注册

白毫银针

专题简介

白毫银针属白茶类,简称银针,又称白毫,是白茶品种中之极品,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属于芽形白茶。主要产区有福鼎、柘荣、政和、松溪、建阳等地,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 多种名茶中列位第二,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白毫银针的品质特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有光泽,汤色浅杏黄色,滋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茶芽瘦长,茸毛略薄,光泽较差,但香气清芬,滋味浓厚适口。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清嘉庆初年),系采自菜茶群体茶树的芽头制成的。1886年开始,改用大白茶肥壮芽头制银针,芽壮毫显,洁白如银。清光绪16年(1891年)1891年开始外销海外,历销德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在1912年-1916年间产量为极盛时期,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阻滞。目前银针白毫在海外主销港澳地区,也销往德国及美国等地。现代白茶类的创制也始于银毫白针,可以说银毫白针是现代白茶创制的始祖。

白毫银针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早时将福鼎所产的称北路银针,政和县所产的称西路银针。两者在采制的茶树品种、采摘方法及加工技术上均略有不同。福鼎是福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依山傍海,气温温和,土壤肥沃,适合茶叶的生长,是“中国白茶之乡”。

白毫银针用肥芽制成,每年春季采制一次,其他季节不制银针。福鼎地区于3月底至4月初,当茶树新芽抽出时,留下鱼叶,摘下肥壮单芽付制。政和地区于4月上、中旬新梢抽出1芽1叶—2叶初展时,将嫩梢采下,置室内阴凉通风处剥针。

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处,晒晾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焙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杂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

白毫银针以晴天,尤其是凉爽干燥的气候所制的银针品质最佳。白毫银针的初制程序分为萎凋和干燥2道工序。

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一般每3克白毫银针置沸水烫过的透明玻璃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犹如雨后春笋。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后,方可闻香和品尝。也可用盖碗进行冲泡,取茶量3g左右,用130cc左右的盖碗,先闻香,后尝味,回味无穷,可冲泡12-15次以上,十分耐泡。

百科Wikipedia更多>>
白茶审评

对照标准样茶对成品白茶的外形、内质进行感官审评以鉴定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外形主要评嫩度、色泽、形状和净度,内质主要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白茶品质特征

在色、香、味、形方面显示白茶品质特点的性状。白茶白色芽毫多,汤浅黄,毫香显,毫味重。按芽叶嫩度和鲜叶的茶树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三种。白毫银针纯为毫芽,不带梗蒂(俗称银针脚),肥壮长大,形状如针,色泽银白,香气清鲜,毫香浓。汤浅杏黄色。白牡丹、贡眉(寿眉)外形毫芽多而肥壮,叶张肥嫩,叶态平伏舒展,叶缘垂卷,叶面有隆起波纹,叶尖微翘,芽叶相连而稍并拢。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领大白茶,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又系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国家良种之一。原产福安县康厝公社高岭村,其来历说法有二,一说是林秀珠的祖父从野生茶中选出;一说由上府(前建宁村,即松溪、政和、建阳一带)引入,称“皇帝茶”。1973年改名福安大白茶。在福建省栽培面积约一百余亩,其他省区亦有引种试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姿半披张。枝条粗壮,分枝较少,节间长。

政和大白茶

32%,粗蛋白质22.97%,水浸出物43.61%,咖啡碱3.04%。制成红茶,乌黑油润,条索重实,毫心显露,香高味醇,叶底红匀,品质佳,与滇红相近,亦为政和工夫高级原料。制成绿茶白毛猴色泽润绿,条索肥硕,银毫毕露,香高味爽。制成白毫银针,色泽鲜绿带黄,白毫满披,香气清鲜,在白茶品质中最优。产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前期较低,后期较高。短穗扦插成活率一般达85%以上。

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简称福鼎、福大。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又系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国家良种之一。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翁溪村,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福鼎、福安等县,栽培历史悠久。50年代起,在闽东各县推广。60年代以来,浙江、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广西、安徽、江苏等省区茶区,都有较大面积的引种或推广。小乔木型,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树姿半开展,分枝部位较高,分枝密度中等。

景谷大白茶

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区大树乡秧塔村海拔1700多米地区。系于19世纪初从西双版纳引入茶籽后培育而成,以叶大和嫩叶茸毛多为特色。该种属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一般为3~5米,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疏。叶片长13~17厘米,宽5.7~7.8厘米,呈椭圆形,侧脉11~13对,叶面隆起,稍内折,叶质软,叶尖骤尖和渐尖,叶姿下垂或水平,叶色绿亮。嫩芽肥壮,一芽二叶平均重0.67克,色黄绿,茸毛特多,发芽整齐,持嫩性强。花冠较大,直径为4~5厘米,花瓣7~8片。抗寒性较强,扦插成活率高。产量较高。适制普洱茶和滇绿茶,品质较优,亦适制红茶。所制的工夫红茶峰苗挺直、显毫、味浓。在栽培上应注意加强修剪,促进分枝密度。适宜在滇南和滇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