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从事蚕桑工作数十年,并且一直对蚕桑经济极为关注,因此该书不单记录了蚕桑业的发展,而且对今天蚕桑业的生产经营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 前言
- 在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中,强调“农桑为立国之本”,把栽桑养蚕单列出来,以显示它在当时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位置,是建邦立国的大事之一。“丝绸之路”,这是个已被大家熟悉的美好、浪漫而又充满艰辛的故事,这也是当时对外...
- Preface
- In the farming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mulberry growing and silkworm raising were listed separately to stress that"agriculture and sericulture are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and to demonst...
- 红土地桑情
- “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伴随着电影《蚕花姑娘》的主题歌声,展现在眼前的是江南水乡的春天:蓝天、绿树、金黄色的油菜田;河溪两岸,桑树成行,养蚕姑娘忙碌在绿丛之中……我国劳动人民栽桑养蚕,至今已有五...
- 古石碑下的蚕桑乐园
- 安福县位于江西省的赣中偏南,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7°16′,东经114°43′。武功山脉横贯其西北,安福县西部多山,东部多丘陵和平地,全县山地多,占土地总面积的70%,县境内有泸水和舟湖水二条河流,二水终年水量充足,给...
- 养蚕的智慧
- 在一个发展蚕桑生产的新区,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叫做“栽桑容易养蚕难”。这是因为栽桑投资少,投产快,次年就可收获桑叶。但是当有了桑叶要养蚕时,却需添置养蚕用的蚕室,贮放桑叶的贮桑室,养蚕的蚕匾、蚕架、竹...
- 漫谈科学种桑养蚕
- 蚕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书中经常提及“农桑立国”之说,足以证明蚕桑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生产蚕茧的国家或地区约有50个,而中国、日本、印度、前苏联、韩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 养蚕激素小传
- 昆虫激素在科学家的眼睛里美丽而有用。人们认识昆虫激素的历史不长,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肯定昆虫体内确有激素存在。60年代后,昆虫激素的研究进展较快,专业人员已经能把它们分离出来,还初步搞清了它们的化学结...
- 给蚕进补
- 大概出于人类进补对身体有益的启发,农村中也流行给耕牛、母猪甚至小小的蚕吃“补药”的做法。不过给蚕吃的“补药”,对人来说则完全谈不上“珍贵”二字了。给蚕吃补药在我国由来已久,现代养蚕学术语叫做“添食”,就是在...
- 巴斯德与蚕
-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田园杂兴》一诗中写道:“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这里把古代蚕农们在养蚕季节里家家关门闭户,互不来往,只在露水未干的清晨才在桑园偶遇的情景描写得...
- 家蚕病毒克星
- 使养蚕农户感到威胁很大,对蚕作危害严重的家蚕传染性软化病,自1980年起在日本的群马县显著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家蚕核多角体病。从1981年开始,这种病的危害迅速增加。要搞清这些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制止其危害,有...
- 赣地蚕桑盛史
- 栽桑养蚕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据考古学家研究,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蚕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的传统副业生产,所以史书上总是“农桑”并论,赞誉为“农桑立国之本”,足见蚕桑生产...
- 红壤绿桑
- 提起栽桑养蚕,人们自然会想起那水网交织的苏杭地区和土肥水足的珠江三角洲,这些地方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以“红壤荒漠”称谓的红壤丘陵上,也发展起了蚕桑生产。我在随笔《红土地桑...
- 河滩栽桑·桑基鱼塘
- 无声的桑,目睹南国许多的变迁。栽桑养蚕,古已有之,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蚕丝已成为我国外贸的“拳头”商品,仅次于石油而居第二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丝绸的消费量也越来...
- 桑园春肥
- 桑树是主要收获叶片的植物,但采摘桑叶对桑树本身的生命活动却存在着不利,因此合理采摘和加强施肥管理是相当重要的。...
- 桑植艺术
- 关于建设密植桑园,不应该简单地看作只比常规桑园多栽些桑苗。如所建造的桑园的栽植形式是否有利于机械化条桑收获,以及今后的管理方便与否等诸方面的问题,这些在建园前都必须十分认真地加以考虑,现在将农田用...
- 日本桑园夏肥
- 桑树作为作物有它的特殊性。桑树在生长过程中,被采伐去叶和枝,再重新生长,这与其他作物的收获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使桑叶优质高产乃是栽培桑树的目的。光照、水分、温度、空气等条件都很重要,养分即施肥更是不能...
- 一之濑桑和它的发现者
- 一之濑桑的发现及其推广和条桑育一样,是山梨县对蚕业界的贡献,值得自豪。据1978年日本农林省对全国栽培的桑树品种调查,一之濑桑竟占47%,确是惊人。此桑的发现人即一之濑益吉先生曾于1898年间从山梨县中巨摩忍...
- 桑病防治略谈
- 我们站在生活的角度,看桑病的防治,即使以技术过程为主进行叙述,从中也可悟出许多道理。桑树由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有40种之多,这些病害的防治都要使用杀菌剂。桑树原是生育旺盛健壮的植...
- 太阳能地坑养蚕
- 地坑养蚕,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土坑,上面搭个棚架,架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在土坑中养蚕。这种地坑建造简便,养蚕效果好而投资少,特别适合类似江西等新发展蚕桑生产的丘陵山区的家庭饲养小蚕之用。所以,普及率从有关统...
- 夏蚕故事
- 随着养蚕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夏蚕的饲育比例逐渐增加。以日本熊本县为例,1973年以前,该县夏蚕饲育量尚不足全年的10%,1974年以后迅速增加,至1985年已占全年收购量的20%。在火热的夏日里,树有韵味,水有颜色...
- 家蚕的食宿住行
- 当今的蚕桑生产,已经从以前所谓低标准养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不仅尽可能地节约了经费、原材料,同时也稳定蚕作,生产出优质的蚕茧,提高了经济效益。...
- 生命的奉献
- 走进蚕室,其实就进入了昆虫的世界,在一层层绿色的桑叶中,一条条白白胖胖的蚕儿在蠕动,它们轻盈地移动着身躯,迅速地啃食着桑叶,发出一片“沙沙”声。伴着一股股扑鼻的桑叶的清香,真有些心旷神怡,养蚕是多么有趣...
- 神奇的昆虫激素
- 桑叶吐绿时,心事悄悄红了起来。有一把火在四季点燃,那就是科学的智慧。昆虫激素的研究工作历史还比较短,20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才肯定了昆虫体内有激素存在。60年代以后,昆虫激素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人们已经...
- 蚕群离树
- 谈到养蚕,有人说这无非是先栽桑树,桑树长得茂盛,就可摘叶喂蚕,蚕吃足了桑叶,长得又肥又壮,最后吐丝结茧,为丝绸工业提供优良的原料。此话说起来容易,但这些环节中包含着许多学问,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付出...
- 奇妙的蚕桑王国
- 如果古代的人早料到故事会这样演进,世上的财富就更多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栽桑养蚕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到的丝织品,经科学测定,距今...
- 蚕与菇
- 养蚕,一般是以春季至秋季为主的作业,而冬季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利用都是比较少的。把这些劳力和机械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做适当的工作,那么全年的收入会获得显著提高,因此必须考虑建立一种有效的综合经营措施。...
- 蚕业新招
- 将昆虫激素中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应用于养蚕生产,是近几年来蚕业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对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出丝率和促进蚕儿上簇齐一等都有明显的效果。使用保幼激素,春蚕期一般单产可增加5%~10%;夏秋蚕期...
- 寻找叶绿素的大世界
-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个国家,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患了病,时值深秋,黄叶满地,她感到自己的生命也将和树叶一样埋入土中,十分悲观,以致病情日益加重。一位好心的画家知道了,就在她窗户对面墙上的枯藤旁画了一片绿...
- 桑枝上的黑木耳
- 在开展栽桑养蚕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中间产物,以前这些中间产物均作为废弃物,或用作堆肥,或用作燃料,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十分可惜。对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科学家也有“入”与“出”之间关系的许多思...
- 蚕桑药用补遗
- 栽桑养蚕从古到今一直是我国农村中一项重要的副业。从事蚕桑生产,本是为了收获蚕茧、缫丝织绸。不过,有关蚕桑的智慧,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蚕桑的用途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这里主要谈谈...
- 送给蚕桑专业户的数字和赠言
- 春季里的蚕宝宝
- 无数条蚕宝宝,带着春天的消息,悄悄地爬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养育它们之前,要将蚕室蚕具彻底进行消毒,并将蚕室周围的杂草、垃圾铲净,擦洗蚕室门窗、地板和养蚕用具,以达到充分暴露病原物,提高药剂消毒的效果。在...
- 郭沫若与桑枝酒
- 1959年,身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于是有人向郭老推荐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著名医学家郑卓人老先生为其医治。郭沫若知道郑老医术高超,并著有《灵枢经白...
- 蚕的药用价值
- 蚕的一生中,有求人们的只是几片桑叶,而奉献出来的是纤细明亮的蚕丝和宝贵的医药物质。1.僵蚕 是发生僵病后蚕的尸体,它含有蛋白质67.44%,脂肪4.38%,灰分6.34%,水11.3%。僵蚕的蛋白质具有兴奋肾上腺皮质的作用...
- 桑之药用
-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栽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国桑树的栽培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
- 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
相关图书
Books
百科热词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