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农业古籍版本丛谈》吸纳了学界前辈和同道的一些学术观点和古籍版本鉴别考证的方法。
共收文稿50篇,其中有25篇先后在不同杂志上发表过。
这些发表过的文稿看来有些内容可以增,可以减,可以进一步完善提高,但为了尊重历史,对于发表过文稿不作任何改动,按原文照录。
在发表过的文稿中有两篇是与同道合作的,为了保持“丛谈”内容的连续完整也收入其中。
目录
- 编者弁言
- 《农业古籍版本丛谈》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撰写有关版本的文稿汇编。由于绝大部分文稿是对农家类古籍版本的考证或对源流的探究,以及相关论著的推介,有的文稿内容即使看似非农家类古籍,而实际上也与农家类古籍...
- 彩插
- 农业古籍版本丛谈 《夏小正》清影宋刻本,高30厘米,宽22厘米,版心高20厘米,高12厘米,半页8行17字不等,白口,双黑鱼尾,四边双栏,有界栏。 农业古籍版本丛谈 《齐民要术》宋天圣刻本,高37厘米,宽25厘米,...
- 《夏小正》的版本
- 《夏小正》是《礼记》中的内容,实为经学之作,但从农业角度来说又是一种先秦的农家历,篇中关于“物候”的记载也反映了先秦农业的生产水平,所以也可以认为是古农书的一种。此书文字古奥,加之流传久远,传抄中造成的误...
- 《齐民要术》版本源流
-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综合性农书。约成书于532—544年间,作者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今寿光市)人,生平事迹文献没有记载,惟各家书目和各种刊本都作“后魏高阳太守”,《四库全书总目...
- 《茶经》的版本
-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是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
- 耒耜与《耒耜经》
- 炎帝神农氏是公认中华农业始祖,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淮南子·修务训》),他“……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新语·道基篇》)这些记载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
- 《四时纂要》的版本
- 《四时纂要》是一部失而复得的农书,《新唐书·艺文志》和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农家类中记载此书。《崇文总目》也载此书但列入岁时类。《四时纂要》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在唐末或五代初。唐代农书传...
- 《北户录》的版本
- 《北户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四库全书总目》曰:“学海类编作公路,盖子之诿,新唐书艺文志称为宰相文昌之孙,则当为临淄人。学海类编作东牟人,亦未详所本。历仕始末不可考,惟据书首结衔,知官京兆万年县尉。”据书中称...
- 《陈农书》的版本
- 《陈旉农书》作者陈旉,创作之时称《农书》,后人为与元代王祯《农书》区别,故书名前贯以作者姓名。陈旉江苏人,陈振孙“书录题解”题作西山隐居全真子,未详何人。《永乐大典》记作陈旉,颜师右注曰:旉古敷字,由此可知《永乐...
- 《菊谱》的版本
- 《菊谱》著者颇丰,自宋以降延清达十几位。至今存谱约半。笔者知见宋菊谱四存三,明菊谱四存二,清菊谱七存四。存者宋: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清:叶天培菊谱,秋明主人菊谱,吴升...
- 《农桑辑要》的版本
- 《农桑辑要》是元代屡次颁行的一部使用价值极高的农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详而不芜,简而有条,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该书全面总结了自北魏以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元代黄河流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好...
- 《农桑衣食撮要》的版本
- 《农桑衣食撮要》被称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据该书作者的幕僚张为《农桑衣食撮要》所作序中说,著者是维吾尔族人,以父字“鲁”为姓,(近人研究,鲁明善的父亲是迦鲁纳答思,元朝著名的翻译家,学...
- 《王祯农书》明清版本之比较
- 王祯,字伯善,元人。曾任宣州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尹。元史无传,任内提倡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旌德县志》记载其“莅任六载,山斋肃然,尝著农器图谱,农桑通诀,教民勤树艺,又兼施医药,以救贫疾”。看来王...
- 《永乐大典》及版本
-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人编制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约3.7亿字,装成11095册。辑入天下古籍近8000种,(据张升在《澄清永乐大典两个问题》一文中考证,实际收书5745种。)百科咸备,搜集宏富。前后参...
- 《种树书》的著录问题
- 《种树书》曾是一部许多情况说不清的书,著录人员不加考证,不加说明,一切照录,导致一部书出现了几个不同时代的作者,读者弄不清楚是一部书还是几部书。当然这种情况在古籍著录中会偶尔遇到,但决不多见。其实对于...
- 《便民图纂》的版本
- 《便民图纂》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知识和医药上的民间处方,还记载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和阴阳占卜等内容。《四库全书》农家类未收,而只将其收入杂家类的存目中。这种入法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与...
- 《天工开物》的版本
- 《天工开物》的版本情况是清楚的,不复杂,但很曲折,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宋应星,字长庚,明万历十五年(1587)生于江西奉新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祖上聚居的牌楼宋村至今留有“三代尚书”的石匾。宋应星于万历四十三...
- 《农政全书》的版本
- 《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农书,其作用和影响可以和《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并称,在内容的广泛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他农书最大的不同是书中收有西学东渐的文献。研究《农政全书》者历来甚众,除著作本身的吸引力外,作...
- 《花镜》的版本
- 《花镜》是一部成书于清康熙时的植花养木之作。作者陈淏子,杭州人,怀才不遇,隐居于西湖之畔,以园艺为乐,编成此书。全书六卷除述种树之法,详草木之情,论鉴赏之方外,还兼及禽兽虫鱼的饲养方法。最近,一位热心博物...
- 《耕织图》的版本
- 清代焦氏耕织图之后,又有雍正耕织图、乾隆耕织图,各图均有康熙、雍正、乾隆的题诗,印刷方式有多种,木刻雕印、木印填色、石印等。由于版本甚多,故大小不一,但一般为焦氏的原大或缩印本。焦秉贞绘耕织图,受于皇命,康...
- 《鹌鹑论》考
- 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仲葛先生,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成立之时,曾两次向农博慷慨赠书,支持农博事业,这种热心公益的精神十分令人感佩。张老先生所存古籍并不多,但其中不乏稀见之物,《鹌鹑论》便是传世极少的一种。《鹌鹑...
- 从一部古籍版本错著谈起
- 《卜岁衡言》二卷,清吴鹄撰。是一部占候的书。书中记述日、月、星、风、云、霞、雷、电、雨、雹、虹、露、雾、霜、雪和正月至十二月和闰月以及地土、山川、人、芒神、春牛、草木、鸟兽、鳞甲等内容。王毓瑚评价说:书中的内容完全是前...
- 《古今图书集成》及版本
- 《古今图书集成》归为农书,似有牵强之感,但观其所含大农业概念的内容近半,由此而论又理所应当。《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中国类书外国学者一直视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但它与现代百科全书毕竟不同。百科...
- 《四库全书》及版本
- 《四库全书》是清高宗弘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乾隆皇帝,下令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大型丛书。其沿用唐代宫廷藏书分类,为经、史、子、集四库的旧列,并取完备之意,故钦定为《四库全书》。全书按四部分类法著录图书34...
- 《金薯传习录》的版本
- 《金薯传习录》是一部推广甘薯栽培的著作。作者陈世元,字捷先,号觉斋,原籍福建长乐,世居闽县,清乾隆贡生。其六世祖陈振龙于明万历年间,从菲律宾携带薯藤,并习栽种之法归国。万历二十一年(1593)饥荒,陈振龙之子陈...
- 《豳风广义》的版本
- 《豳风广义》是一部地方性劝民植桑养蚕的农书。作者杨屾,字双山,陕西兴平桑家镇人,博学多能,未曾为官,一生居家讲学。他根据《诗经·豳风·七月》这首诗,确信陕西古时可以植桑养蚕,那么现在依然可以。他认为古人的记...
- 《三农记》的版本
- 《三农记》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农书。作者姓张名宗法号师古,四川什邡县人,生于康熙甲午年(1714)二月,卒于嘉庆癸亥年(1803)九月初三,终年79岁。据其自叙:“法也生长农家,终身畎田,与鸟兽同其休息,与草木共其春秋...
- 《御题棉花图》的版本
- 《御题棉花图》亦称“棉花图”,是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到纺织印染成布整个过程的图谱,共16幅,内容包括:棉花播种图、棉田灌溉图、弹花图、拘节图、纺线图、挽经图、布浆上机图、织...
- 《授时通考》的版本
- 《授时通考》也称《钦定授时通考》,为什么要加上“钦定”二字呢?这得从清代版刻本说起。清代官刻本中,首推武英殿本,清初,宫廷刻书属内务府,所刻书籍称“内府本”。1680年,康熙帝在今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设修书处,把校...
- 《玉屏蚕书》考
- 近日到贵州从江实施民族民间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途径贵阳造访了贵州博物馆,观其资料室藏有一部《玉屏蚕书》,从年代上说,虽然够不上所谓善本的资格,但也是稀见之物。《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古农书考》均没有收录...
- 《马首农言》与祁藻
- 《马首农言》是清代中期一部地方性农书,“记述19世纪上半叶山西省寿阳县的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织事、祭祀、杂说等事项。其中种植、农谚等篇介绍了寿阳县旱地耕作栽...
- 《通天晓》考
- 《通天晓》也叫《卫济余编》一书两名。牌记和书口处为“通天晓”,卷端则有称“卫济余编”,全书五卷单数称“卫济余编”,双数称“通天晓”,凡例和目次称“卫济余编”。为什么一书两名呢?我们看一下是书的目录,对于我们了解其...
- 《棉书》的版本
- 《棉书》牌记称“同治五年(1866)十月福建藩署刊行”,书中既无有关编撰人的记载,也无序无跋,个别藏有此书的图书馆著录为佚名编,这种著录方法没有大错,但不细致。其实牌记已经告诉我们编辑者和出版者,从“同治五年...
- 《惠民记略》考
- 《惠民记略》又名艺树汇编,是劝民种乌桕之作。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上覆蓺臼麻书”记述推广种桕的情况,并述栽麻的好处;第二部分是婺源县正堂吴为颁行的告示,“钦加同知衔特受婺源县正堂吴示”和兵部侍郎兼都察院...
- 《海错百一录》与郭柏苍
- 《海错百一录》五卷,记录闽中海产之作,作者郭柏苍。郭柏苍(1815—1890)字蒹秋,一字青郎,候官人,道光十八年(1838)入县学,二十年中举。随即连续两次会试落第,遂不再考,捐内阁中书。他长期里居,承揽盐税,家资甚富,咸...
- 《稼穑为宝》考
- 《稼穑为宝》全书只有900多字,陈述“浪费”之弊,提倡节约,并身体力行。全文照录如下:“尝思五谷为养命之原,人生每以吃饭受尽无穷辛苦,此人所共之,无不敬重。独于浆衣之小粉,多不知惜,良由习俗相沿故不警觉。要知面...
- 《燕子春秋》与郝懿行
- 《燕子春秋》一卷,清郝懿行著。牌记有“燕子春秋一卷 光绪五年岁在己卯东路厅署开雕”字样。书前无序,书后有跋文一篇,曰:“自从发愿要作此书,已是清妙决俗,及脱稿果然通身冰雪,不敢目为,近今作者读未毕,欲热香下拜...
- 《治农秘术》考
- 《治农秘术》二卷,不著撰人,抄本。书前有序未署名,从序文中可以看出是撰者自序。“自序”阐述了撰书的目的,强调稼樯的艰难和农桑的重要,说明了自己的身世和该书的资料来源。序中说:“余居家瘠野,且以食贫,幼亲园圃...
- 《农务全书》及版本
- 最近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了一部由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译刻的外国农书《农务全书》。该书雕版线装,书品尚好,刻工、用墨也属良品,粗墨单栏,白口、双鱼尾,每半页10行,行22字不等,用行话说还“挺上眼”。虽然书刻得不错,但...
- 《农学丛书》与《农学丛刻》
- 《农学丛书》知者甚众,它是研究中国近代农业的必备资料。《农学丛书》的内容来自《农学报》。《农学报》是中国最早的农学刊物,也是中国首创的专业科技期刊(它比1897年6月创刊的《算学报》和1909年5月创刊的《医学报》都早...
- 《畜产丛书》考
-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有两种内容不同的《畜产丛书》,这两部书出版时间相距不长只有10年,却诞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一是清朝末期、一是民国初期。两书虽然都是畜产之作、编辑体裁相类似,但作者不同,印刷方式不同,内容上...
- 治蝗古籍版本说
- 飞蝗之灾遍及全球,人类深受其害。我国也是遭受蝗灾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灾害。千百年来,我国人民与蝗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蝗文献颇为丰富,其形式也是各式各样,有诗歌、有散文...
- 蚕桑古籍版本说
- 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几近乎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不仅民间重视,皇家也以此为要事。古代既有皇帝亲耕为范的先农坛,又有皇后采桑喂蚕为范的先蚕坛,这足以说明先人对蚕桑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关于蚕桑方...
- 农业古籍辑佚与孤本
- 《汉书·艺文志》以为:“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农家学派在社会政治方面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代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 近代农业外译论著辑录
- 所谓外译论著是指,国外近现代的农学论著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大约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量的国外农学论著被介绍到中国来,这里包括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作品,其中有大部头的专著、有论文、有技术介绍和相关文章介绍等...
- 新中国农业古籍整理概说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这些经验和发明创造,经历代有识之士的整理、总结,形成了一些农业专著,其现存种数虽然可数,但其版...
相关图书
Books
百科热词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