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销
|
机构管理
|
切换用户
登录
注册
图书
图书
条目
新闻
图片
视频
百科
问答
搜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方草原文化传承与草地资源保护调查研究
北方草原文化传承与草地资源保护调查研究
作者:
韩建民 刘生琰 于晋海
出版时间:
2021-04
ISBN:
978-7-109-28086-1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牧民
民族文化
调查研究
中国
草地资源
资源保护
点赞
 
收藏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阅读
点赞
 
收藏 
阅读
简介
目录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顺应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现实发展需求提出的重大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代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起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
第一章 草原文化和草原文化传承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幅描写北方草原水草肥美、牛羊肥壮的画卷,展现了牧民在草原上放牧牛羊的美景。这首北朝民歌《敕勒歌》既体现了草原人民的生产方式,又作...
一、草原文化的界定
二、草原文化范围的界定
三、草原文化的显著特征
四、草原文化传承的基本内涵
五、草原文化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章 制度视角下牧民草原管理文化变迁
与全世界各个角落正在发生的情况一样,草原地区也毫无例外地卷入了现代化进程中。这也就必然导致草原地区文化的各个方面发生变迁,也使得作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草原管理制度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着...
一、传统草原管理的文化特征
二、从传统向现代:草原管理文化的制度变迁
三、牧民话语中的草原管理适应
第三章 转型时期草原牧民文化变迁
特定民族的生计方式与民族文化是耦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人们从事哪一种生计方式会决定民族文化模式的特征。正是因为生计方式的这种决定性作用,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才会提出“经济文化类型”这一概念,意在说明...
一、草原牧民生计方式变迁
二、生态政策调整视域下的文化变迁——以玉树上巴塘村为例
三、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下的文化变迁——以玛曲阿万仓镇为例
四、生态移民工程背景下的文化变迁——以肃南双海子村为例
第四章 转型时期草原牧民家庭文化变迁
伴随着社会转型期上述研究调查中草原管理制度文化和升级的变迁,草原牧区家庭角色和权力也发生着急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伴随牧户分家所产生的家庭权力的分化与矛盾。通过分家的调适过程,家庭权力及结...
一、制度文化影响下的牧区家庭结构嬗变
二、二元家庭结构中的代际关系
三、二元家庭结构下的互助型养老实践
第五章 转型时期草原牧民节庆文化变迁
一、草原传统节庆文化变迁——以青海河南县为例
二、新年节庆文化中的交往与凝聚
三、牧民对新时代草原文化变迁的社会适应
四、新时代草原文化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第六章 草原文化与草地资源保护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和破坏,有超过60%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正在退化。主要表现在:草原和森林大面积消失...
一、草原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分析
二、草原文化与草地资源保护的耦合关系
第七章 草地资源保护研究
一、北方草地资源保护范围的基本概况
二、草地资源保护的相关研究
三、草地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 草得资源保护现状调查
草原生态的服务功能定位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由于草原发挥的隐性生态功能价值很大,北方草原为许多河流的发源地,不仅是“中华水塔”,而且是我国东部、南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气候调节器、空气净化器。所以...
一、牧民获得政府补贴情况的调查
二、牧民获得政府补贴后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
三、牧民获得政府补贴后草原生态情况的调查
四、牧民获得政府补贴后出现的主要问题调查
第九章 草原文化传承与草地资源保护的实现途径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草原文化传承和草地资源保护
二、建立将地方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的放牧机制
三、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四、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
五、健全和完善牧区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的草原文化被强大的农耕文化继而更强大工业文明所取代,草原文化逐步弱化的局面就无法避免了。课题组经过四年的调查研究,针对北方草原文化传承与草地资源保护的研究...
一、草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出现了根本性改变
二、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之间具有退化、保护、协调发展的演化特征
参考文献
阿德力汗·叶斯汗,2004.从游牧到定居是游牧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J].西北民族研究(4):132-140.阿利·阿布塔里普,汪玺,张德罡,等,2012.哈萨克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Ⅰ)——哈萨克族的形成、分布及宗教信仰[...
后记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中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滋养,成为其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拥有自己独...
相关图书
Books
山地丘陵区的旱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
竹林生态系统昆虫图鉴.第一卷
农业气象与环境实践指导
百科热词
Words
个人登录
机构登录
忘记密码?
|
注册
两周内免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忘记密码?
|
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购买全库阅读权限
¥150.0
全库权限一月
¥300.0
全库权限一季
¥550.0
全库权限半年
¥1000.0
全库权限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