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土壤耕作技术土壤的组成、结构及土壤的性状对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大田作物经过长期的种植利用后,土壤的物理性状会发生很大变化,如土壤表层板结、养分含量降低或出现不平衡,病、虫、杂草在土壤中的数量增加等许多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因素。
因此,只有进行一系列合理的土壤耕作,创造出对牧草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才能为牧草的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土壤的耕作方式多以机械化操作为主,其主要耕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牧草耕作工艺流程 1.压绿肥、施底肥由于牧草多为多年生植物,应在土壤贫瘠或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绿肥翻压,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满足牧草生长发育的需要。
翻压前所施底肥应以有机肥及缓释性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为主。
2.翻耕耕地深度一般为20~25厘米。
耕地一定要按农时的需要进行,在适宜的条件下尽量早耕,以蓄水保墒。
耕地的深度要均匀,地面平整,不漏耕,将地的边角尽量补齐。
3.旋耕牧草种子一般较小,而犁后的土壤一般土块较大,不利于牧草播种,可利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以破碎土块。
4.耙地耙地是土表耕作的主要措施之一,它能平整地面,疏松表土,具有轻微的镇压作用。
同时耙。
百科热词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