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5月我国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专题研究从海西州的资源环境禀赋特征入手,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作为有机整体,围绕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环境、灾害等要素,开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种植、畜牧)、城镇建设三大核心功能本底评价。
在本底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空间用途管制原则,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内用途不符的土地进行了空间冲突分析。
根据种植业以水定地,畜牧业以草定畜,城镇空间以水定人、以人定城的原则,分析了海西州种植业、畜牧业、城镇空间的承载规模、承载状态与发展潜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气候变化、技术进步、重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进行了四种情景的分析。
最后,从支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完善主体功能区优化、划定三条控制线、确定与分解规划指标、安排重大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策略、各项专项规划七个方面进行了成果应用的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资源环境禀赋方面,海西州属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具有高寒缺氧、空气干燥、少雨多风、日照充足、地形复杂的特点。
区内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多,水资源较丰富,交通便捷。
第二,从本底评价方面来看,海西州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67 770.95千米2,占区域面积的22.52%。
海西州畜牧业、种植业、城镇空间承载规模分别为641万羊单位、125.83万亩、774.15千米2, 实际规模分别为567.83万羊单位、68.54万亩、236.01千米2, 承载率分别为88.59 %、54.47%、30.49%,畜牧业、种植业、城镇建设空间均不超载。
第三,从空间冲突来看,海西州空间冲突不明显。
生态空间中的冲突主要是道路农业生产不适宜区中的农业用地数量很少,城镇适宜区外的工业用地主要是没有工矿用地作为城镇空间统计。
第四,从潜力分析来看,海西州虽然从空间来看,种植业、畜牧业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需要相应的水利设施与土地整治配套工程,近期内从空间数量上看潜力有限。
但从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舍饲圈养方面看,有较大的潜力。
城镇发展受到人口因素限制,商住区面积发展潜力有限,但工业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探讨了以上研究成果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主体功能区优化、三条控制线划定、规划指标确定与分解、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策略、各项专项规划六个方面应用的建议,提出了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路径。
本研究建立了海西州城镇、农业、生态三个导向的评价体系,构建了以土地、水、生态、灾害、区域等要素为主体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的“短板效应”,科学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功能空间,引导城镇、产业、人口、经济等在空间的合理布局,促进空间均衡发展。
成果系统全面地评价了海西州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海西州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