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典型沙质草原风蚀坑为主题,阐述了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空间分异区划及其风蚀坑集中分布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土地利用结果、生态现状。
基于MODIS(250m)和Landsat TM(30m)影像数据的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ENVI和Fragstats、SPSS等软件,采用NDVI值、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沙质草原风蚀坑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
进一步研究了风蚀坑发育形态变化与近地表气流场的互馈作用,具体选取裸地沙斑、活跃发展、固定阶段、消亡阶段、重新活化等不同发育阶段的风蚀坑,与未风蚀草地相对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风蚀坑的风沙流结构特征、风蚀坑表层土壤理化性质,重点分析处于活跃发展阶段的风蚀坑演变过程,为草原沙漠化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以作者博士论文“典型沙质草原风蚀坑演化过程与发育机理研究”为核心内容编撰完成,有关基础调研数据与试验数据由原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呼伦贝尔沙地补充考察与沙地志编研”(项目编号:201304325-3)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典型沙质草原风蚀坑发育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4MS0404)共同资助。
本书可供从事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相关图书
Books
百科热词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