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猪场生物安全良好规范: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的问题和选择

猪场生物安全良好规范: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的问题和选择

作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曲春红 朱海波
出版时间: 2012-12
ISBN: 978-7-109-17371-2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简介

1.背景和理由在20世纪90年代末,马来西亚发生了猪流感并出现了人类感染死亡。

养猪场的工人和与生猪接触的其他相关人员都受到感染:在感染了野生动物病毒的生猪体内发现了异常的尼巴病毒。

2009年4月,墨西哥通报了一起人流感疫情,是由一种新型的流感A/H1N1-2009病毒引起的,也就是所谓的2009甲型H1N1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人流感疫病暴发,通过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疫病在许多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快速蔓延。

在准备本文的同时,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和病毒对猪的交叉感染能力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制定了用于监测和监督动物流感疫情的战略文件(附录4)。

近来,其他非人畜共患性的猪疫病危险已经对动物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高加索地区传入的非洲猪瘟(ASF)、亚洲的猪高热病、非洲和中国台湾省早期暴发的猪瘟(CSF)和口蹄疫(FMD),都显示了疫病对农业经济造成的破坏。

养猪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和人类的营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东南亚暴发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危机,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银行共同编写了用于宣传目的的立场文件,题为《生物安全在降低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养殖场和市场风险的重要作用》(FAO/OIE/世界银行,2007)。

接着是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世界银行的另一个联合文件,《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生物安全:问题和选择》(FAO/OIE/世界银行,2008),其中概述了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而制定的生物安全方法。

有关2009年甲型H1N1流感危机及其对人类健康、全球贸易和食物安全影响的忧虑,已经促使公众健康和食品生产机构共同建议采取行动,尽量降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给猪的风险。

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银行发表了高度重视发展生猪生产的生物安全议定书。

该文件定义了猪群的生物安全原则,其目的是减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疫病风险,降低损失,减少猪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本文中的资料来源于现有文献和国际专家小组的经验,他们均为兽医和养猪业的专家。

本文还引用了许多科技论文,以及来自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国食品安全局(AFSSA)、农业研究发展国际合作中心(CIRAD)、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报告。

参考的书籍和灰色文献见附件6至9。

在世界上,人类、动物和货物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疾病传播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

全球化市场带来了国际贸易增加和经济增长的机会,使制定国际化生物安全信息和标准成为必要。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义的国际化标准基于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应用的协议,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认可,旨在不影响动物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国际贸易。

粮农组织的职能是提高营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乡村人口的生活状况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生物安全就是促成这些目标实现的一个手段。

2.目标群体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银行的目标是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所有参与猪肉养殖和生产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实用的生物安全建议。

本文详细描述了每个体系内特有的生物安全风险。

本文预期的主要受益者是养猪户,但也适用于兽医和技术服务供应商,他们可以宣传并执行这些建议措施。

作者同样希望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和农业发展的项目管理者也能从本文找到有用的信息。

目录

百科热词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