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版自1979年问世以来,我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又有了很大进展。
为及时总结这些新经验,使之为当前农业生产建设服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组成编委会并组织全国110个有关植保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直接从事研究的311位同行执笔,完成本书第二版的厘定增补。
本书第二版仍分上、下两册出版。
上册有水稻病虫害、麦类病虫害、旱粮病虫害、杂食性害虫、贮粮病虫害、油料作物病虫害和蔬菜病虫害等七个部分;下册有棉花病虫害、麻类作物病虫害、桑树病虫害、茶树病虫害、糖料作物病虫害、烟草病虫害、果树病虫害、亚热带作物病虫害、牧草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牧区鼠害等十一个部分,以及附录和病、虫、草、鼠学名索引。
本书共描述农业病虫草鼠1648种,其中病害724种,害虫(害螨)838种,杂草64种,害鼠22种。
书内对每种病虫草鼠害的描述,仍沿用第一版的体例,作出详细的阐述。
为使读者识别病虫,插有1105幅黑白图。
本书科学性、实用性强,可供各级植物保护工作者、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和农药经营者参考使用。
本书第一版上、下两册,分别于1979年和1981年出版。问世以后,正值“科学春天”之始,至今已历时十余载。在此期间,我国的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工作,在国家、部门、地方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资助,使之得到...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该病分布遍及世界稻区,是稻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其中以亚洲、与非洲稻区发病为重。我国南自海南岛,北到黑龙江,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但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期长...
水稻白叶枯病在欧洲、非洲、南美,美国、澳大利亚,亚洲都有发生;而以日本、印度、我国发生较重。我国主要在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发生,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部分稻区也有分布,西藏也有发现。目前只有新疆、甘肃等地未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简称“条斑病”或“细条病”。此病于50年代初期在广东省首次发现并命名报道。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曾流行于广东、广西及福建等省(区),且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受害最严重,...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70年代末才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新病害。现已知在国内分布很广,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稻区均有发生。浙江省80年代初、中期曾普遍发生且发病严重,在分蘖至拔节期造成枯心苗、枯死株,严重影响每亩基...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名细菌性心腐病。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及台湾等省(区)。洪涝过后,受浸的稻田往往引起发病,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田间发出恶臭。此病除为害水稻外...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名细菌性鞘腐病,是一种发生于我国东北部稻区的细菌病。最早记载发生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在吉林省的延边自治州,其发生为害的重要性仅次于稻瘟病。此外,在浙江也曾一度发生。...
稻纹枯病分布很广,于1910年在日本首次报道后,目前在美国、南美的巴西和委内瑞拉,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更烈。我国的华南、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北和云南稻区也有发...
水稻菌核病有多种,在我国稻区为害较重的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这两种病单独或混合发生,通称稻小粒菌核病或稻秆腐病。受害较重的田块一般减产10%~25%,多的达50%~90%;有些年份造成大面积倒状,成为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北、东北、西南和中南10余省(市、区)。1964年曾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郊普遍发生,70年代在北京郊区和辽宁省盘锦地区发病较重,80年代初在苏南、滇中、滇西,中期在鲁西南...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江苏省苏州市和上海市发现,以后在江西、安徽和湖北等省也有发生。1965~1966年浙江省早稻和单季晚稻株发病率一般在20%左右,最高达90%以上,通常减产10%以上,重病...
水稻黄叶病,又称水稻黄矮病,是我国南方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和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本病最早于50年代在华南发现,60年代初期在云南、广...
水稻矮缩病,又称水稻普通矮缩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一个重要病毒病。本病最初于1883在日本发现,1895年高田氏认为该病与黑尾叶蝉有关,是水稻上最早发现的一个病毒病,也是第一个报道由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病。我国...
我国最于1925年在台湾省发现,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海南省及广西钡州湾沿岸等地发病也较早,此外,本病还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云南、湖南和湖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也有发生。解放前以海南岛发病较重,6...
稻胡麻斑病又名胡麻叶枯病,分布很广,全国稻区均有发生。一般由于缺肥水等原因,引起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建国前为国内三大病害之一。建国后,随着水稻生产管理及施肥水平的提高,为害已日益减轻。但晚稻秧龄过...
水稻云形病又称褐色叶枯病,可因水稻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产生云形型和褐色叶枯型两种迥异的症状,因而长期来将这两种症状当作不同的病害。现国内外已探明二者是同一种病原菌所引起。此外,又因褐色叶枯型的前期...
稻叶鞘腐败病和紫鞘病,为水稻常见病害之一,而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发生较多。一般年分为害不重,但有的年份,早稻、杂交稻和杂交稻制种田的母本稻,发生普遍,受害重,减产率可达20%以上。国外如印度、菲律宾、日本...
稻窄条斑病又名褐条斑病、条叶枯病,由于病株茎秆在后期往往呈紫色,又俗称紫秆病。1970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的晚稻上普遍发生。一般减产5%左右,较重的约减产10%,感病品种严重发病田块,甚至超过30%。...
水稻叶尖枯病,也称水稻叶尖白枯病、水稻叶切病。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辽宁和台湾等地。80年代以来,在江苏等省的杂交稻和常规中籼稻中后期发生普遍。水稻发病后,上部功能叶提前衰枯,秕谷率...
稻叶黑肿病又称叶黑粉病。近年来发生普遍;长江流域稻区主要发生在晚稻及部分中稻上,但为害较轻。
稻叶鞘网斑病,一般年份零星发生,为害较轻;病重时,病株叶片发黄,影响光合作用,使谷粒千粒重减轻。
稻粒黑粉病又称墨黑穗病。主要发生在日本、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泰国、越南和我国。我国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以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河南、辽宁和台湾等稻区发生较多。自70年代中期推...
稻曲病多发生在水稻长势好的年份,群众认为该病发生是丰年的象征,故俗名为“丰产果”。近年来,由于杂交粳稻和单季大穗密穗形品种的推广,国内主要稻区相继出现稻曲病的为害,如北方稻区的辽宁、河北;南方的浙江、江...
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为害较重。建国后,经大力开展种子消毒和换种无病种子,曾在很长时期内控制了为害,但近几年由于种子处理工作放松,在许多稻区又有回升,应引起注意。...
水稻谷枯病首先发现于美、日两国,但我国亦早已普遍发生,惟一般发病不重,仅1932年在浙江有过损失25%的报道。
水稻一柱香病,分布于云南和四川。解放前,云南病区的病穗率一般为5%~20%,严重的达30%。解放后,曾将本病列入检疫对象。由于广泛推行种子处理、从无病区引换良种及改进栽培技术,该病基本得到控制。...
水稻霜霉病又称黄化萎缩病,寄主广泛,能侵害禾本科作物和杂草43属以上,常见的有玉米、小麦、大麦、元麦、燕麦、黑麦、粟和稗、看麦娘、马唐、鹅观草等。本病早在东北、华东地区已有发现,以江苏、浙江发生较普遍。由于病株...
稻苗疫霉病是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水稻苗期病害。据江苏调查,早稻秧苗发病率一般在60%~70%,重病田块可高达90%。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由于部分叶片已枯,秧苗素质受影响,移栽大田后发棵迟,分蘖少...
烂秧是水稻的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是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白尖病、线虫心枯病。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可达30%以上。除为害水稻外,还能侵害粟、狗尾草、风车草等20多种植物。近年由于重视稻种处理,发病面积明显减少;但在北方粳稻...
水稻根结线虫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水稻病害。目前在海南、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发生,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发病田减产40%~50%。...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稻,一般泛指水稻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的稻株生长失常现象。
水稻生长后期,特别是双季晚稻的生长后期常出现青枯现象。1970年前后曾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发生较为普遍,千粒重降低,半饱谷增加,严重影响产量。...
青立一般发生于新开垦或新平整或旱改水的稻田。局部地区曾一度成为一个新问题。如浙江省浦江县部分新改沙性水田,在70年代初期经常发生青立,病田一般亩产100~200kg。...
水稻旱青立病过去一般认为主要发生于干旱年份,或水利条件较差、水利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但从浙江和江西两省所发生的情况来看,平原地区,一般年份只要几个发病条件具备,同样会严重发生,造成减产。...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属鳞目,螟蛾科,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分布北限为江苏的连云港市、徐州市,安徽的涡阳,河南省的项城、遂平、南阳,陕西省秦岭南麓,甘肃省武都;分布西限为四川省岷江、大渡河...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分布很广,除少数受高原与瀚海包围的“水稻孤岛”,如新疆的南疆、宁夏、内蒙古南部、陕西北部等零星稻区,尚未发现二化螟为害外...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我国南方稻区都有分布,性喜温凉,在海拔较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水稻与玉米混栽的地区,最适宜繁殖和为害。为害水稻也造成枯心苗、白德、枯孕穗和虫伤株。除水稻外...
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广东、福建、江苏、湖南、台湾和广西局部发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甘蔗、玉米、小麦、高粱、粟等。...
褐边螟Catagella adjurella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发生于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以及江苏、浙江等省(区)的局部地区。...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i)属同翅目,飞虱科。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国外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国内在冬春季仅局限于大陆...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属同翅目,飞虱科。是当前我国水稻上主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其分布比褐飞虱更广。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南亚、太平洋岛屿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国内除新疆稻区不明外,其...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属同翅目,飞虱科。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至沿海各省,西至新疆,都有分布。尤以华东、华中和华北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早、中稻秧苗和本田分蘖期的水稻,除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害虫。在我国各省(区、市)均有分布,原是局部间歇发生为害的害虫,但自60年代后,其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全国...
显纹纵卷叶螟Susumia exigua Butler又称黄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等省(区)都有发生,浙江、福建等省也有零星分布。近几年来,四川西部及北部稻区连年大发生,严重为害连作晚稻...
黑尾叶蜂Nephotettix bipunctatus(Fabricius)[=N.cincticeps(Uhler)]属同翅目,叶蝉科。国内分布几乎遍及所有稻区,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主要稻虫之一。寄主水稻、小麦、野生稻、看麦娘、早熟禾、稗草、李氏禾、茭白、...
白翅叶蝉Erythroneura subrufa(Motschulsky)属同翅目、叶蝉科。主要分布于南方稻区。60年代以前,常在局部稻区间歇成灾,但近年来除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部分稻区发生量仍较多外,绝大部分稻区已很少发...
电光叶蜂Recilia dorsalis(Motschulsky)属同翅目,叶蝉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稻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区),分布北限大致以黄河为界。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能为害玉米、高粱、粟、甘蔗等,偶食...
稻蝗属直翅目,蝗科。我国已知有17种以上,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中华稻蝗Orya chinensis(Thunberg),几乎遍布所有稻区。以长江流域和黄淮稻区发生为害较重。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高粱、黍、麦类、甘蔗、红薯...
稻弄蝶又称稻苞虫,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我国已知有12种。各地发生的水稻弄蝶种类不尽相同,多数地区以直纹稻弄蝶为主,其次是曲纹稻弄蝶、么纹稻弄蝶、南亚谷弄蝶、隐纹谷弄蝶等。据1979年调查,江苏六合至四川的...
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又名日月蝶、中华眉眼蝶、姬蛇目蝶、稻叶灰褐蛇目蝶,属鳞翅目,眼蝶科。国内广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西藏。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
稻褐眼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又称稻叶暗蛇目蝶、乌云盖月蛇目蝶、珠衣蝶、伏地目蝶、暮眼蝶。属鳞翅目,眼蝶科。广布于我国南方稻区,一般是零星发生,除浙江丽水山区有过数量较多,为害水稻较重的报道外,其他广...
稻条纹螟蛉Jaspidia distinguenda Staudinger又称稻白斑小夜蛾。其近缘种拟条纹螟蛉,又称淡白斑小夜蛾J.stygia Butler。这两种夜蛾均属鳞翅目,夜蛾科。形态极为相似,常同时发生,为害水稻,以往发生甚少,未引起...
稻螟蛉Naranga aenescens Moore又称双带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广,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张德),南迄海南、广西、云南,西至陕西(周至)、四川(雅安),东达台湾和沿海各省。山区海拔1000m左右仍有发现。国外分布于朝...
为害水稻的蓟马主要有稻蓟马Thrips oryzae Williams、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Fabriciu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n,均属缨翅目。稻蓟马和花蓟马属蓟马科,稻管蓟马属管蓟马科。稻蓟马北起黑...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省(区)及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省南部。成虫飞翔力弱,中间寄主主要是游草和野生稻,远距离扩散主要通过带虫秧苗人为助迁,发生...
稻黑蝽Scotinophora lurida Burmeister属半翅目,蝽科。在我国的分布北界不过淮河,江苏省的江都,安徽省的合肥,湖北省的竹山,河南省的信阳等地;南到海南省;西至四川、云南、贵州;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省,以长江以...
稻绿蝽Nezra viridula Linnaeus又名稻麦蝽。半翅目,蝽科。在我国除新疆、宁夏、黑龙江等省未见有记载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食性很杂,寄主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以为害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菜豆等为最重;被害较...
大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属半翅目,缘蝽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稻区,尤以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发生普遍;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一带。该虫除为害水稻外,尚可为害小麦、玉米、豆类及多种禾本...
稻象甲 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又称稻根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海南,西抵陕西、四川和云南,东达沿海各地和台湾。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瓜类、蕃茄、稗草、游草等。成虫并偶食麦类、玉米...
稻铁甲虫Dicladispa armigera(Olivier)属鞘翅目,铁甲科。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稻区,尤以沿海、沿江及溪边沙性重的稻田密度较大,为害较重。苏南、皖南和陕南偶见。我国稻铁甲虫已知有三个亚种,即华东稻铁甲虫D.a.sim...
稻食根叶甲又称水稻食根金花虫、稻根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有两种,即长腿食根叶甲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a和短腿食根叶甲D.forntalis Jacoby,是水稻根部的一类重要害虫。两种在国内分布很广,北起黑龙...
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Kuwayama)又称稻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在我国可划分为两大发生区,一是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二是中南部,包括秦岭、杭州湾以南、四川的西昌、云南、贵州以东的南方各省稻区,通常丘陵山...
稻拟叩头虫Anadastus cambodiae Grotch属鞘翅目,拟叩头虫科。分布于广东、云南、江西等省,是建国后新发现的一种水稻害虫。目前尽管各地亦陆续发现,但为害不重。...
为害水稻的潜叶蝇主要有稻小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en(又名麦水蝇、稻毛眼水蝇)和稻潜叶蝇Agromyza oryzae Munakata两种。均属双翅目,但前者属水蝇科,后者属潜叶蝇科。我国以稻小潜叶蝇为主,广泛分布于...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又名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叶蝇科。国内分布于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寄主植物有水...
稻三点螟Nymphula depunctalis(Guenée)又称稻叶三点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广西、广东、福建、江西、贵州、云南、黑龙江、台湾等省(区)都有分布。国外广布于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缅甸及非洲、大洋洲...
稻巢螟Ancylolomia japonica Zeller又称稻巢草螟、稻茎筒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幼虫除为害稻苗外,尚...
稻切叶螟Psara licarisalis Walker又名水稻切叶野螟,是近年出现为害水稻的一种害虫。国内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国外广布于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
稻白苞螟Pseudocatharylla inclaratio(Walker)又称稻黄缘白草螺。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浙江、江苏、上海、江西、湖北等省市均有发现。幼虫除为害水稻外,尚取食多种杂草。...
淡剑夜蛾Sidemia deprauata Butler又称小灰夜蛾、结缕草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四川、陕西、河北、吉林等省(区、市)。国外日本等也有发生。淡剑夜蛾食性较杂,以...
毛跗夜蛾Rcmigia frugalis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区),但发生数量很少。国外分布于大洋洲、非洲及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南太平洋诸岛。寄主植物有水稻、甘...
稻金翅夜蛾主要有金斑夜蛾Chrysaspidia festucae Lnnaeus、稻金斑夜蛾C.festata Graeser和C.major W.三种。它们的成虫又叫金翅蛾,属鳞翅目,夜蛾科。3种夜蛾形态相似,在田间混合发生,但以金斑夜蛾发生较多,主要...
眉纹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 Doiaduval又称稻叶夜蛾、禾灰翅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我国分布大致以长江为北界,江苏南京、湖北远安偶见,广东、广西、江西、台湾曾有严重为害的报道。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
稻穗瘤蛾Celama taeniata(Snellen)又称黑条白瘤蛾、稻穗点瘤蛾,属鳞翅目,瘤蛾科。国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云南均有发生;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寄主范围颇广,有棉、桑、苜蓿及木贼等。...
稻摇蚊属双翅目,摇蚊科。现知有两种,其中一种做泥巢的稻摇蚊Chironomus orizae Matsumura发生很普遍;另一种是幼虫不做巢的稻摇蚊Criotops sp.,局部发生,但两种为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相同。做泥巢的稻摇蚊分布于...
为害水稻苗期的泥苞虫有银纹长角石蛾Setodes arguntata Matsumura,又称银星筒石蚕;麻纹长角石蛾Oecetis nigropunctata Ulmer,又称胡麻斑长角石蚕;稻黄石蛾Limnophilus correptus Maohlan,又称切翅石蚕;东北...
稻跗线螨Seneotarsonemus sp.属蜱螨目,恙螨亚目,跗线螨科。是70年代新出现的一种水稻害虫。1974年首先在广西浦北县发现为害水稻,造成抽穗不灌浆,甚至妨碍抽穗,形成曲穗和半死穗,剑叶叶鞘变黑褐色。在剑叶鞘内...
稻裂爪螨Schiztetranychus yoshimekii Ehara又称水稻黄蜘蛛。是一种较少发生的水稻害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中、晚稻田常有发生,局部受害较重,有时可致稻株枯死。在科学研究盆栽的水稻亦常见。此虫除为害水...
鳃蚯蚓Branchiura sp.是一种环形动物,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南方稻区各地都有发生。在秧田或本田中取食泥土的腐植质,虽不直接为害稻苗,但由于其身体鳃部在泥土中摆动,常使秧田播下的稻种,翻埋土下...
水稻蚜虫在主要稻区极为常见。近几年来,浙江局部稻区的连作晚稻,特别是迟熟品种蚜害相当严重,有些年份可猖獗成灾,减产2~3成,个别田块甚至成片枯死。水稻蚜虫的为害,主要是成虫和若虫刺吸水稻茎叶、嫩穗养液,影...
在我国为害水稻的有害生物很多,据记载水稻病害有61种,本书中介绍40种;水稻害虫(包括螨类及蚯蚓等)在本书中实际描述的有78种。但发生普遍对产量有明显影响,造成水稻产量丰歉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范围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淮北等地的冬小麦区;在西北、西南、华北等地的晚熟春麦上也经常为害或偶有发生。1950年、1...
麦类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世界性流行性病害。病穗上常呈现以红色为主基色的霉层,故叫赤霉病。国外亦称穗枯病、镰刀菌穗枯病等。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裸大麦等作物,其中以小麦穗腐的为害和损失最为普遍和严重。此...
麦类作物如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都有白粉病。在我国以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发生较普遍,以小麦白粉病更为重要。过去,小麦白粉病仅在我国西南各省和山东省沿海地区发生较重,就全国范围而言,只是次要病害。自70年代...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分布地域广,几乎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各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与为害。近年来尤以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的一些地区较为普遍,一般病田...
全蚀病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最早于1852年在南澳大利亚发现。据英联邦真菌研究所1972年报道,世界上已有46个国家发病。主要有日本、朝鲜、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及中国。7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5省、市(自治区)相继发...
小麦散黑穗病在我国冬、春麦区普遍发生。在冬麦区,长江流域比华北地区发生重;在春麦区,东北地区比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发生重。以往在湖北、四川、浙江等省的重病田块,病穗率可高达30%。经过防治,病情已大大压低。但是...
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小麦腥黑穗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除北纬25°左右以南,年平均气温高于20℃以上的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华北、华东...
小麦秆黑粉病在我国20多个省(区)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北部冬麦区。建国初期,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苏北、皖北地区发生相当普遍,局部地区甚为严重。经过防治,已基本消灭此病的为害。80年代以来,河...
小麦雪霉叶枯病是一种新病害,于1961年发现于陕西武功的丰产3号小麦上,以后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和麦田水、肥条件的改善而渐趋严重,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972年以后,墨西哥、英国、朝鲜、日本、德国等国家也有报...
小麦雪霉病主要发生在冬季积雪时间长,积雪厚的地区,多发生在冬小麦分布的边缘地区,冬、春小麦交界区,或冬、春小麦混种区的冬小麦上。前苏联的部分地区,日本、加拿大和中欧是受害最重的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
小麦根腐病是世界性大病害,各小麦栽培区都有发生。该病除引起根腐外,还为害麦株其它部位,产生复杂症状,造成重大损失。在东北春麦区主要引起苗腐、成株叶枯和穗腐。常年因苗腐造成的缺苗率达10%~30%,成穗率和穗...
小麦白秆病是青藏高原和一些与它有相似生态条件的高寒地区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5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于我国的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小麦受病后,轻者千粒重下降5%~20%,重者千粒重下降50%~70%,对产量...
小麦霜霉病又名黄化萎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及西北、华北、西南和西藏高原等麦区;在台湾省也有发生。此病是一种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区或田块零星发生。但近年来不少地区,由于耕作制度改变...
小麦秆枯病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均有发生,部分地区发病较严重。病田发病率一般在10%左右,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50%以上。目前仅知该病只为害小麦。...
小麦颖枯病在我国冬、春麦区均有发生,以北方春麦区发生较重。一般叶片受害率为50%~98%,颖壳受害率为10%~80%。目前国内发现此病只为害小麦,国外报道还可侵害大麦和许多禾本科杂草。受害植株,穗粒数减少,籽粒皱缩...
小麦叶枯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已有50多个国家发现有该病的为害。在我国各主要小麦区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此病主要为害小麦和黑麦。受害小麦,籽粒皱缩,出粉率低,一般减产1%~7%,严重者可达31%...
小麦黄矮病,国际上叫大麦黄矮病(Barley yellow dwarf disease),195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麦上首先发现,是一种分布最广的禾谷类病毒病。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均有发生和为害。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
小麦丛矮病在我国分布较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新疆、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轻病田减产1~2成,重病田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60年代曾在我国西北及山东等省的部分...
小麦红矮病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其中甘肃的陇东、陇南以及冬春麦交界地区的寒旱丘陵山塬地发生最重。据了解,在陕西北部、宁夏的固原、四川的阿坝自治州亦有类似病害发生。此病发生历史已久,据老农口传和有关记载...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名小麦黄花叶病。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陕西、江苏、浙江、湖北和河南等省。此病在我国60年代以前只是零星发生,70年代以来在四川等地扩大蔓延,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问题。近年来,在江苏、河南和陕西...
土传小麦花叶病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荣城、崂山及江苏省的个别地区。60年代以前,此病只是零星发生,1970年以来在山东荣城等地扩大蔓延,成为小麦生产中的新问题。该病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一般病株的穗粒数减...
小麦线条花叶病又名小麦糜疯病。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糜子(黍、稷)及部分禾本科杂草。1954年,在甘肃陇东的庆阳、平凉地区和陕西咸阳地区的北部,发病面积达10余万亩。70年代以后,陕北及甘...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即燕麦胞囊线虫,是当前对小麦生产最有威胁性的线虫,于1874年在德国东部最初报道。1908年英国第一次在小麦上被认识,1975年在美国俄勒冈(Oregan)报道。原认为此线虫只在温带地区发生,现已遍及...
小麦粒线虫病又名小麦粒瘿线虫病。主要为害小麦,有时也为害黑麦。建国前发生很普遍,冬、春麦区都有,尤以长江下游和华北地区为重。全国每年因此病为害,估计减产小麦达2.5亿kg以上。建国以后,经大力开展防治和检疫...
小麦蜜穗病因其能排出蜜状菌脓的特点而得名,又因其病穗粒菌脓盛期常呈鸡蛋黄状流溢穗表,也称鸡蛋黄病,是小麦粒线虫病的绝对伴导併发病,无粒线虫病就没有蜜穗病。此病过去主要发生在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
小麦卷曲病又名扭叶病,双冠羽叶斑病。甘肃、贵州、四川等省都有发生,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黑麦、大麦、燕麦及冰草、芨芨草等一些禾本科杂草。...
小麦黑颖病,1917年由Jones首次报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有发生和流行记载。为害小麦、大麦和黑麦。发病早的,根系发育不良;以孕穗开花期受害最重,造成植株提前枯死,穗形变小,籽粒干秕,减...
大麦条纹病又名条斑病,是我国大麦和元麦(裸元麦)上重要病害之一,凡种大麦和元麦的地区均有此病。我国以长江流域发生较为普遍,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省受害较重,发病严重时田间植株死亡率达20%~30%。...
大麦坚黑穗病是大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凡是种植大麦的地区都有发生,建国初期平均发病率常在10%左右,经过积极防治,现在发病率已大为压低,但在局部地区发病仍然较重。...
大麦散黑穗病在冬麦区和春麦区均有发生。在冬麦区,长江流域比华北地区发生普遍;在春麦区,东北地区比西北、内蒙古发生普遍。经过大力防治,特别采取石灰水浸种处理后,病情已大为压低,但在局部地区和某些开颖受粉...
大麦叶锈病在种植大麦的地区一般都有发生,除为害大麦、裸大麦外,还能侵染少数近缘的禾本科杂草。
大麦网斑病在长江流域、东北麦区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在感病品种上为害较重。严重发生时造成叶片枯死,使麦株不能抽穗,或穗小粒秕,减产9%~40%。...
大麦云纹病,在西北、西南春麦区发生较多,华东地区也有发生。除为害大麦、元麦(裸大麦)及黑麦外,还为害小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大麦黄花叶病主要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皖、鄂等省(市)流行,冬大麦区发病面积还在扩大,春大麦区不可能发病。1934年日本首次发现此病,1940年有描述。我国在50年代就有发生,到70年代中后期流行。轻病田损...
燕麦冠锈病发生在几乎所有燕麦种植的地区,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就世界范围而言,燕麦冠锈病比燕麦秆锈病为害更严重,减产更多。我国早在40年代在西南各地即已发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新疆、四川、云南、贵州...
燕麦坚黑穗病是我国燕麦最普遍和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也是世界燕麦产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以西北及晋北、内蒙古、四川和贵州等地发生最重,发病率通常超过10%。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最高发病率曾达...
燕麦散黑穗病是燕麦的重要病害,凡是种植燕麦的地方都有发生。但不如坚黑穗病发生普遍和严重。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四川、江苏、福建和台湾均有发生。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普遍的黑穗病之一。除为害燕麦...
燕麦秆锈病发生在任何燕麦生长的地方,并周期性的造成严重为害。本病是世界燕麦的严重病害之一。我国东北早在1899年即发现燕麦秆锈病。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据报道,内蒙古一些地区...
黑麦秆锈病在世界范围内是次要病害,一般年份发病较轻,造成的为害轻于黑麦叶锈病。主要原因是黑麦比其他禾谷类的种植面积较少及黑麦为异花授粉植物,因此黑麦品种常具有混合的抗锈基因型。我国黑龙江、吉林有发...
黑麦叶锈病是黑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造成的为害比黑麦秆锈病更为严重。我国吉林、内蒙古和四川均有发生。据报道,1938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由黑麦叶锈病造成的损失达22%。...
麦类麦角病在我国分布很广。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广西、湖南、四川、甘肃、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均有发生。以黑龙江、河北北部及内蒙草原地带发生较多。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极广,除麦类外,还寄生很多...
小麦吸浆虫在我国已知有两种:麦红吸浆虫Sil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与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lici Kirby。属双翅目,瘿蚊科。其中以麦红吸浆虫分布广、为害大。小麦吸浆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分布于欧、美、亚...
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aeus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国北部春麦区及华北平原中熟冬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广泛,在我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有记载,以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对...
在我国为害麦类作物的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stm)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等4种,均属...
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Mordvilko)又称俄罗斯麦蚜。20世纪初首次记载的麦1类害虫,1935年以前其分布限于前苏联里海及黑海周围地区。近50年来逐渐扩散到若干地中海国家零星为害,70年代末成为埃塞俄比亚、也门...
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Linnaeus)又称条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为北方麦区主要害虫之一。为害麦类、粟、糜等,野生寄主有狗尾草、画眉草等杂草。可使受害麦苗变色,生长受到抑制,并能传播小麦红矮病毒。...
我国发生的主要有两种:①麦圆蜘蛛(麦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Duges)属蛛形纲,蜱螨目,叶爪螨科。主要分布于北纬37°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四川等地。②麦长腿蜘蛛(麦岩螨)P...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我国发生的有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大麦叶蜂Dolerus hordei Rohwer、黄麦叶蜂Pachynematus sp.和浙江麦叶蜂Dolerus ephippiatus Smith。在4种麦叶蜂中以小麦叶蜂为主,分布范围...
秀夜蛾Amphipoea fucosa(Freyer)属鳞翅目,夜蛾科。在东北、华北、西北春麦区、西藏高原麦区、长江中下游及华东小麦产区均有发现。在华北主要为害小麦、大麦、莜麦、黍、糜等禾本科作物,野生寄主有野燕麦、碱草、芦草等...
麦穗夜蛾Apamea sordens(Hüfnagel)[=Parastichtis basilinea(Schiffermüll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等地。为害小麦、大麦、青稞和冰草、芨芨草等杂草,一般发生减产5%左右,严重发生时可减产50%...
麦蝽Aelia sibirica Reuter又称西北麦蝽。属半翅目,蝽科。分布于宁夏、新疆、甘肃、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区,以西北各省(区)发生为害最重。分布在新疆的还有一种尖头麦蝽A.acuminata Linnaeus。...
小麦皮蓟马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amov又称小麦皮蓟马。属缨翅目,皮蓟马科。在新疆普遍发生,是当地严重为害粮食的一种害虫。寄主植物相当广泛。在新疆地区,除寄主冬春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向日葵等作物外,凡...
麦沟牙甲Helophorus auriculatus Sharp又称耳垂五沟甲,属鞘翅目,水龟虫科。幼虫从小麦播种出芽至拔节期钻蛀取食地下部分。对此虫的为害过去很少记载,80年代初在河南鲁山、南台县的稻麦两熟区为害小麦成灾。嵩县...
麦种蝇Hyiemyia conarctata(Fallen)又称瘦腹种蝇、冬作种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在甘肃庆阳、平凉等地多有分布。小麦返青拔节期,幼虫侵入茎基部内蛀食,使麦株停止生长,心叶枯死。...
麦鞘毛眼水蝇Hyd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亦称大麦水蝇、麦水蝇、麦鞘潜蝇,属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于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为害小麦、大麦、青稞、燕麦等作物及看麦娘、棒头草、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寄主范...
青稞穗蝇Nanna truncata Fan藏族农民叫“往尼”,属双翅目,粪蝇科。主要为害青稞(裸大麦)、大麦。在青海以阴山和阴湿的滩边地发生最重;川水地区仅发生于沿河两岸低湿地带;浅山地区很少发现。当青稞抽穗或灌浆时,在...
麦茎谷蛾Ochseenchimerca taurella Schrank,属鳞翅目,夜蛾科。在北方冬小麦区都有分布,以山东、江苏北部、河北局部地区发生较普遍或较重。...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为害十分严重。造成产量与品质的很大损失。我国小麦常见的病害约27种,其中分布广且为害比较严重的有小麦锈病(条锈为主,杆锈、叶锈次之)、赤霉病,白粉病、全蚀病、雪霉叶枯病、病毒病(约8种,...
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玉米产区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病害。我国早在1899年就有记载,曾发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等地;1919年华南,1922年台湾和江苏两省也有发生;1938年以后,西南、华东、华北、西北各省均有报道...
玉米小斑病又名玉米斑点病,是我国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南北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夏玉米区发生较重,大流行的年份可造成产量的重大损失。前些年,由于我国穗发病的玉米品种较多,国际上利用雄性不育的T型细...
玉米圆斑病过去仅有零星报道,发生轻微,对玉米不构成威胁。70年代初,在玉米自交系吉63的果穗和叶片上,引起穗腐和叶枯,发生普遍,为害较重。随着以吉63自交系为亲本的吉单101、铁单4等杂交种的普及推广,圆斑病也...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播玉米区的重大病害,在东北、华北和华中、西南、华南、西北的山区普遍发生。70年代末,有些地区由于推广了一些感病的杂交种,并且长年连作,使玉米丝黑穗病逐年加重,少数重病田损失很重。自80年...
玉米黑粉病在我国南、北方玉米产区都有发生,通常多属零星发病,为害损失较小。
玉米矮花叶病(MDMV)又称玉米矮缩花叶病、玉米花叶条纹病、黄绿条纹病、高粱红叶病(SRLV)、甘蔗花叶病E株系(SCMV-E)、甘蔗花叶病约翰逊草株系(SCMV-Jg)等,是世界也是我国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甚广,玉米重...
玉米条纹矮缩病简称玉米条矮病,是西北局部地区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这种病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小麦、大麦、谷子、糜子、狗尾草、野燕麦等多种植物。...
玉米干腐病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目前国内南北一些玉米产区已有少量发生,有些地方田间病株率达3%~4%,病穗率更高。美国报道,干腐病菌是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源之一。玉米受害以后,除导致穗腐以外,病株多折断...
玉米穗茎腐病即玉米穗腐病和玉米茎腐病(青枯病)。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较重,病株籽粒不饱满、瘪瘦。果穗和籽粒腐烂,营养价值降低,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危害很大。种植抗病品...
玉米锈病在我国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华东以及西北地区均有发生,是玉米上的常见病害。通常在玉米生育的中后期发生,为害较轻。个别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1987年在河北省宣化县、1991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就曾在少数...
玉米纹枯病是我国70年代中、后期发生在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尤以南方夏玉米区发病较为严重。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
粟白发病,各地根据粟被害后在不同生育期所表现的症状而称为灰背、枪杆、看谷老、刺猬头等。白发病在华北、西北、东北各地普遍发生,是粟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年来,经大力防治,发病面积已大大缩小,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
粟瘟病的地理分布广阔,凡栽培粟的国家均有发生,也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各粟产区的主要病害,流行年份在一些地区造成粟严重减产。...
粟锈病是世界粟产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我国从南方到北方凡是有粟栽培的地方均普遍发生。此病过去一般发生较轻,但目前已成为粟重要病害之一。在锈病大流行年份,无论是夏粟区、春粟区,或夏粟与春粟混种区的感病...
粟粒黑穗病又称谷子粒黑穗病,是我国谷子产区的常见病害。在70年代初,赛力散等有机汞制剂停止生产及停用后,在东北、华北等地谷子产区发病率一度回升,有的地区平均发病率达5%~10%,个别重病田发病率高达45%,减产...
粟墨黑粉病又称谷腥黑穗病,在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和山东发生。因仅在穗上有少数籽粒被害,个别感病品种有的年份病穗率可达34%,病穗上平均病粒数达38粒,最多的一个病穗上有376个菌瘿。...
粟粒线虫病在华北有些地方时有发生。在适于发病年份,重病田损失严重,往往能造成绝产。
我国高粱黑穗病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花黑穗病和角黑穗病(长粒黑穗病)五种。前3种黑穗病在高粱产区普遍发生。但坚黑穗病近年来已很少。丝黑穗病及散黑穗病因推广抗病杂交高粱和药剂拌种等得到控制,仅...
高粱叶部病害种类很多,有的分布全国所有高粱产区,有的仅发生在局部地区。在我国北方高粱主要产区,大斑病、北方炭疽病、紫轮病、煤纹病等10多种病害,几乎到处都有发生,有的年份大斑病在一些地方大流行,致使高粱...
黑斑病是甘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1937年由日本传入我国。当时由于没有检疫制度,以致迅速蔓延扩大,遍及我国广大甘薯产区。建国以后,积极开展各项防治试验,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控制黑斑病为害起了一定...
甘薯属多汁类农产品。薯块是甘薯大量营养物质的主要贮藏器官。由于薯块皮薄、水分多、组织嫩脆、容易撞伤,又由于薯块要求的贮藏条件很严格,既不能热,也不能冷,既不能干,也不能过湿。热冷之间的变幅范围又很窄,或...
甘薯根腐病亦称甘薯烂根病,是近期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多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在山东、河南发生比较普遍,为害严重。1970年以前仅零星发病,以后迅速蔓延,为害日益严重。发病地块...
甘薯瘟病简称薯瘟,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细菌性萎蔫型病害。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建国前仅发生于广东、广西交界的几个县,现已传入华南、中南、华东等一些地区,并有继续蔓延扩大的趋势。一般发病田产量损失20%~30%,重...
甘薯糠腐茎线虫病又名空心病,是对内检疫对象之一。分布在华北、华东,以华北北部地区较为普遍,近年为害又有加重。除为害甘薯外,还可为害马铃薯、蚕豆、小麦、荞麦、玉米、蓖麻、小旋花、马齿苋、黄蒿、当归等多种作物和...
甘薯南方根结线虫病在华北、华东局部地方发生。个别地区田块受害损失严重。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其损失程度视当年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异。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近年来由于推广了一些抗病品种,...
我国有的地区又称洋芋瘟,国外称细菌性枯萎病、南方细菌性枯萎病或褐腐病。青枯病的寄主范围很广,除为害马铃薯外,还可侵染至少25个科的200多种植物。马铃薯青枯病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病害,各大洲均有分布,但以温...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南北方及存在毒源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普遍,病情严重。感染病毒的马铃薯病毒通过块茎无性繁殖进行世代累积和传递,致使块茎种性变劣,产量不断下降,甚至失去种用...
环腐病在天然条件下只为害马铃薯。环腐病最早于本世纪初发现于德国,目前在欧洲的一些马铃薯生产国、北美的各国以及南美和亚洲的部分国家都有发生,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此病于50年代最于黑龙江发现...
马铃薯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和干枯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国分布都很普遍。一般多在生长后期发病,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条件适宜可使叶片过早干枯,薯块产量严重下降,甚至个别地块全田无收。除...
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国发生比较普遍,如东北、华东等地都有发生,但不重。疮痂病发生后对产量一般影响不大,若发生严重可造成一定影响,特别其外观使商品价值丧失贻尽,贮藏时容易腐烂或因水分损失而使重量减轻。该病...
又称黑脚病,是以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命名的。此病也可引起块茎腐烂,故有些薯作将此病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块茎腐烂一起统称为欧文氏菌软腐病(Erwinia Soft rot)。黑胫病只发生于马铃薯,但其病原菌在其他植物上也分...
有的地区又称腐烂病,是以块茎的发病症状而命名。此病可为害许多种植物。软腐病在我国各个马铃薯生产地区都有发生。此病主要发生在贮藏期和收获后的运输过程中。在收获期间若遇阴雨潮湿天气或操作粗放,再加上入...
蚕豆赤斑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冬播蚕豆地区发生极为普遍,春季及初夏多雨年份病害常流行。蚕豆受害后,空粒率增加,产量降低,损失很大,是蚕豆的重要病害之一。...
蚕豆枯萎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一旦发病,很难控制。该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蚕豆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在春夏多雨时极易大发生。病害流行时可毁灭大面积蚕豆。病原菌除为害蚕豆外,还侵害豌豆和紫云英。...
在我国,蚕豆病毒病分布很广,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南方比北方重,特别是长江流域各省甚为普遍。蚕豆病毒病的种类也很多,蚕豆每年都因感染各种病毒病而减产,其中为害剧烈的主要是蚕豆黄化卷叶病和普通花叶病。黄化...
蚕豆锈病分布极为普遍,南方潮湿地区受害尤其严重。蚕豆患病后,常使叶片干枯,籽粒不饱满,严重时全株枯死。病原菌除为害蚕豆外,还侵害豌豆属、山豆属和巢豆属的植物种。...
蚕豆褐斑病在我国蚕豆产区普遍发生,一般为害不大,但个别年份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病重的豆荚发黑干瘪,种子细小,常不能成熟。...
轮纹病是蚕豆上常见的病害。此病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在11至12月即可在蚕豆幼株下部叶片上发现,但由于当时气温关系并不扩展,而到翌年3月病情开始发展,4~5月达到高峰。在浙江一般发生比褐斑病早且多,有时可引起重...
蚕豆白粉病在我国分布不广,仅在云南和新疆普遍发生,在其他如四川、河北等省仅零星发生。
蚕豆火肿病发生于日本,我国长期未发现此病害。80年代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证实松潘地区俗称的蚕豆疱疱病系蚕豆油壶火肿病。该病在我国的分布尚不清楚,仅知发生于川西北高原及其毗邻的甘、...
玉米螟为世界性的蛀食性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和欧洲玉米螺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两个种,属鳞翅目,螟蛾科。亚洲玉米螟分布于亚洲温带和热带、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欧...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属同翅目,蚜科。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南等地。除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甜粟、旱稻、水稻等作物外,尚能在狗尾草、鹅观草、马唐、双穗雀稗、李氏禾、稗草、牛筋草、芦...
为害玉米的蓟马主要有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Miiller)、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Uzel)和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Fabricius),三者均属缨翅目,前两种隶于蓟马科,后一种隶于管蓟马...
玉米叶螨又称玉米红蜘蛛,在我国玉米产区主要发生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duval)3种。均属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截形叶螨在国内分布于北京...
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nea(Cramar)又称红袖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我国各地均有分布。70年代初曾在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大量发生。主要为害玉米,被害玉米大部雌穗花丝被幼虫咬断,但对授粉无影响。吃掉穗顶嫩粒,则...
条螟Proceras venosatum(Walker)又称高粱条螟、甘蔗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均有发生。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及华中等地与玉米螟混合发生。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高粱的发展和酿酒用高粱的种植...
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lari(Zehntner)又称甘蔗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为害高粱,是突发性猖獗性害虫。为害高粱的蚜虫,除高粱蚜外尚有高粱根蚜Tetraneura ullmi(Linnaeu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
高粱舟蛾Dinara combusta(Walker),又称高粱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江西、福建、台湾、甘肃、广西、云南: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非洲。以幼虫咬食高粱、玉米和甘蔗叶...
小穗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Milliere)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地都有发生,是春、夏高粱穗期的一种主要害虫。自高粱抽穗至成熟甚至收获的堆垛上,幼虫均可食害,使籽粒破碎、干瘪。每穗一般有虫3~5...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etiferalis(Guenée)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中国的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台湾也有分布。除为害桃、梨、杏、李、苹果、无花果、梅、樱桃、葡萄、石榴、柿...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称双圈萤叶甲、双斑长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于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主要以成虫咬食高粱、玉...
高粱芒蝇Atherigona soccata Rondani又称高粱秆蝇。属双翅目蝇科。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但在高粱栽培面积占世界2/3的美洲和澳洲,尚未见报道。我国华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曾发生970年代,推...
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我国北方称粟灰螟,南方称甘蔗二点螟,是谷子和甘蔗的蛀茎螟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在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丘陵地区、四川盆地以及...
粟穗螟Mam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日本、印度、加里曼丹岛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等地区都有发生。以幼虫为害谷子、高粱、玉米等作物,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幼虫...
粟茎跳甲Chaetocnema ingenua Baly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等地,是谷子幼苗期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谷子外,还为害糜、黍、高粱、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及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以幼虫和成虫为害...
粟鳞斑叶甲Pachnephours lewisii Baly属鞘翅目,肖叶甲科。过去记载误定为粟番死甲。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等大部地区。在日本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对谷子、玉米、高粱、小麦等都为害,尤以为害谷...
单齿婪步甲Harpalus(Pseudocyphonus)simplioidens Schauberger属鞘翅目,步甲科。分布在华北部分地区。主要以成虫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作物的籽实。1961年河北省的衡水、沧州、邯郸等地区严重发生,谷子穗期被害率...
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又称双毛芒蝇、粟秆蝇。属双翅目,蝇科。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国外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发生。寄主为谷子和狗尾草。以幼虫为害谷子嫩心,造...
粟叶甲Oulema tristis(Herbst)又称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负泥虫科。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谷子产区均有分布,在山西岚县、陕西榆林等地常发性严重为害。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及欧洲、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主要为害谷...
粟缘蝽Liorchyssus hyalinus(Fabricius)属半翅目,缘蝽科。全国均有分布。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粟、糜子、高粱、水稻、玉米、苘麻、大麻、红麻、烟草、向日葵、莴苣等作物及某些杂草的汁液,尤其粟和高粱穗部受害,造成秕粒,影...
糜子吸浆虫Stenodiplosis panici Plotnikov又称黍蚊、黍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分布于西北和东北等糜子栽培区。幼虫为害糜子(黍、稷)、稗草,蛀食尚未开花或正在开花授粉的糜穗花器,使子房不能授粉发育,造成空...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Linnaeus)又称旋花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全世界及国内各地。以幼虫为害甘薯、蕹菜、牵牛花、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的叶片和嫩茎,尚能加害芋艿、葡萄、楸树、扁豆和赤小豆等。食量很大...
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又称甘薯小象甲。属鞘翅目,锥象科。发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现已向温带地区扩展蔓延。据报道在美国已蔓延及田纳西州,其北限为北纬35°;在日本已蔓延及种子岛、马毛岛,其...
甘薯长足象Mecyslobus roelofsi(Lewis)又称甘薯大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分布于中南、华南、西南、华东等地区。成虫为害甘薯、蕹菜、大豆、向日葵、葛藤、桃、柑桔、千年桐、白背野桐、马铃薯、桑等10科25种植物,幼虫仅能...
甘薯叶甲Colasposoma dauricum Mannerheim有两个不同亚种:甘薯叶甲指名亚种C.dauricum Mannerheim和甘薯叶甲丽鞘亚种C.dauricum auripenne Motschulsky又称甘薯金花虫、甘薯华叶甲、甘薯华叶虫。属鞘翅目,叶甲...
在我国为害甘薯的龟甲有甘薯台龟甲Taiwania circumdata(Herbst)、甘薯梳龟甲Aspidomorpha furcata(Thunberg)、甘薯蜡龟甲Luccoptera quadrimaculata(Thunberg)三种。同属鞘翅目,铁甲科。其中甘薯台龟甲是南方薯...
甘薯蠹野螟Omphisa anastomosalis(Guenée)又称甘薯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台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为害甘薯、砂藤等旋花科植物。幼虫蛀入薯茎食害,造成中空膨大的虫瘿,常导致薯蔓折断而妨碍养分输导,...
甘薯潜叶蛾Bedellia somnulentella(Zeller)属鳞翅目,潜蛾科。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为害甘薯和蕹菜。以幼虫潜食叶肉,一片被害叶常有几条至20条左右的幼虫寄生。低龄幼虫潜食的叶片,其叶面呈线状弯曲潜道...
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ocopa Meyrick又称甘薯小蛾、甘薯卷叶蛾。属鳞翅目,麦蛾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而以南方各省发生较重。甘薯麦蛾除为害甘薯外,尚能为害蕹菜、月光花和牵牛花等旋...
我国为害薯类的瓢虫类害虫主要有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虫(酸浆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vata(Fabr-icius)。另有两个相混的近似种:瓜裂臀瓢虫...
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又称烟潜叶蛾。属鳞翅目,麦蛾科。此虫在建国前从美国引进马铃薯,而传入我国西南地区。现分布于西南、华东、中南、西北10余省(区),台湾省也有分布。其分布北界为平均温...
蝗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在1万种以上;在我国已知有800多种。对我国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为害的蝗虫约60余种,其中除飞蝗可造成较大的为害外,在华南、华中以及华北等10多个省(区、市)的部分稻区的稻蝗在某...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在我国有3个亚种,即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cmilensis(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和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东亚飞...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又称剃枝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特性的“暴发性”害虫。国内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各省(市、区)均有分布。亚洲、澳洲各国亦有分布。主要为害稻、麦、粟、黍、玉米、高粱...
除粘虫外,在其近缘种中还有劳氏粘虫Mythimna lorgi(Duponchel)、白脉粘虫Mythimna venalba(Moore),新疆谷粘虫Mythimna zeae Dup为害较重。此外,还有眉纹夜蛾、小叶夜蛾和毛附夜蛾等夜蛾科害虫,在南方各地常与...
地下害虫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据90年代初统计共320余种,隶属于8目、38科,包括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組、根蝽、根蚜、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粉蚧、拟地甲、白蚁、草蝉、蟋蟀、弹尾虫和根螨等10余类。地下害虫发...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_=Spodoptera litura(Fab.)]又称莲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国外以非洲及地中海地区、亚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日本的西南部地区为常发区;国内各省(区...
蒙古土象Xylinojphorus mongolicus Faust又称蒙古灰象甲、蒙古小灰象、甜菜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在我国北方各省发生普遍。寄主达52科173种植物。喜食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藜科、葫芦科、蔷薇科等植物,是各种...
大灰象Sympiezomias velatus(Chevrolat)又名大灰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常与沙潜和蒙古土象混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都有发生。寄主植物达41科101种。主要以成虫为害苹果、山楂、李...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tis Linnaeus又称黄绿条螟、甜菜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的害虫,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洲。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是我国北方农作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有周...
贮粮害虫的种类很多,为害与分布等均有差异。本书仅介绍最常见的38种害虫(螨)的分布、为害、识别、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咖啡豆象Araecerus fasciculatus(de Geer)属鞘翅目,长角象科。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江西等省(市、区)有发生。为害玉米、薯干、咖啡豆、干果、...
本病在世界油菜生产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在中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淮河、秦岭以北、邛崃山、乌蒙山以西地区较少,在此以南和以东的冬油菜区以及东北春油菜区则非常普遍。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油菜一般发病率约...
又名花叶病、毒素病。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冬油菜区较春油菜区发病重。在冬油菜区,其为害程度也因地区、年份和品种不同,差别很大。白菜型油菜栽培区、城镇郊区以及秋冬温暖干旱年份为害严重。重病区流行年...
油菜萎缩不实病又名花而不实病。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河南等省(区)市,特别是在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发病面积较大。该病系缺硼引起的一种生理...
油菜霜霉病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山区冬油菜区发病最重。三种油菜类型,以白菜型油菜感病最重,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最轻。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100%,可引起全田植株...
油菜白锈病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分布,以云南、贵州等高原地区和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发病严重。流行年份发病率10%~50%,产量损失5%~20%。云南省大流行年,单产只有正常年份的一半左右。上海、江苏曾出现暴...
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省市。主要为害油菜、大白菜、花椰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在湖北和江西等地发病率达3.5%~72%,严重病地,对产量影响较大。...
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为害油菜外,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此外还可为害菠菜、葱、马铃薯、番茄、莴苣、胡萝卜、芹菜、黄瓜等多种作物。高温高湿地区发病严重,损失较大。...
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多雨地区幼苗发病,造成死苗;植株发育后期感病,茎秆干腐,使产量品质下降。可致产量损失20%~60%。除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在油菜生长后期发生较多。除油菜外,尚为害其他十字花科植物。在加拿大和印度可致产量损失10%~70%,在我国发生不严重。...
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云南、广东等省。可为害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萝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并可为害其他十字花科作物。
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严重病地,发病率可达35%左右。为害油菜等100多种栽培和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
各地均有发生,以南方多雨地区较重。为害瓜类、豆类、茄科、十字花科等多种植物幼苗和果实。
又名立枯病,分布于四川、浙江、河南、山东等省。为害油菜、白菜、马铃薯、棉花、红麻、黄麻、甜菜、烟草、大豆、花生、茄子等160余种植物。...
在南方冬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但为害不重。除油菜外,尚可为害其他十字花科植物。
分布广泛,但为害不重。此病可侵害油菜、大白菜、芜菁、萝卜和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省。为害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豌豆和苜蓿等作物。
大豆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病毒病害,世界报道能侵染大豆的病毒已有50多种。我国田间大豆病株分离和鉴定出的病毒有: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大豆矮化病毒(Soybean stunt virus)、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是世界大豆的致命病害,主要发生于偏凉区。美国、日本、朝鲜、埃及、俄罗斯及我国均有发生。以美、日、朝及我国为害重。在我国此病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尤以...
大豆根结线虫病在世界大多数大豆产区都有分布,主要发生于暖热地区,尤其在巴西美国等部分大豆产区为害严重。国外报道寄生大豆的根结线虫的种有:南方根结线虫Mel-h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Chitw...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等长江以南各大豆产区,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吉林等北方地区发病较少。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病菌可分别为害春、夏、秋、冬各季种植的...
大豆霜霉病分布于全国各大豆产区,东北、华北发生普遍,尤以黑龙江、吉林最为严重。大豆霜霉病除为害大豆幼苗和叶片外,更重要的是种子带菌。病种种子发病率10~50%。百粒重减轻4%~16%,重者可达30%左右。病种发芽率下...
大豆紫斑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大豆产区发生普遍。常于大豆结荚前后发病,导致叶片早落,形成紫斑粒,感病品种的紫斑粒率15%~20%,严重时在50%以上,影响产量及品质,且感病种子发芽率下降,出苗率降低10.5%...
灰斑病普通发生于国内各大豆产区。黑龙江三江平原的高湿地区发病严重。减产30%左右。并引起种质下降。该病害仅为害大豆。...
大豆菌核病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其他省局部或零星发生。该病菌侵染茎和叶柄影响养份输送,严重的使茎枯死,造成豆田植株成片死亡而使大豆减产。...
纹枯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浙江、湖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主要为害茎部叶片,也能侵染叶柄及荚,多局部零星发生。南方比北方重。...
羞萎病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湖北等地。该病可为害大豆嫩茎、叶柄和豆荚,造成嫩梢死亡和豆荚大量枯死。严重时,发病率可达90%以上,早期发病可造成70%以上的掼失。...
大豆炭疽病普遍发生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华南各大豆产区。南方重于北方。该病害为害致使种质变劣减产,严重时减产50%以上。...
黑点病分布于东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大豆褐斑病又名斑枯病。分布于东北及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一般为害较轻,个别年份可引起大豆生育前期下部叶片脱落。...
大豆立枯病,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南方等大豆产区,部分地区发病率达10%~40%,产量损失30%~40%。除大豆外,该病菌还可侵染16种其它作物如小麦、高粱、陆稻、茄子、黄瓜、蚕豆等。...
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疫病,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大豆产区。北方重于南方,尤其在冷凉潮湿地区发病重。该病菌只为害大豆,引起早期落叶,可减产18%~22%。...
又名大豆叶烧病。该病害分布于东北、黄淮流域及广东等大豆产区。南方的夏大豆发病较重。主要为害大豆,也为害菜豆、野生大豆、爬豆,但不侵染绿豆和豇豆。...
菟丝子是一年生的寄生性草本植物,属旋花科菟丝子属,又称豆寄生。在我国为害大豆和亚麻的种类有欧洲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和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b.)两种。作物被寄生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植...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病害的通称。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又分别称为花生早斑和晚斑病。花生叶斑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普遍发生,是我国花生上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我国多数地区以花生褐斑病为...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线虫病害。侵染花生的3种根结线虫,常以其中1种或1种以上发生于世界各主要产花生地区。在北美、中美和南美、非洲、印度和欧洲及地中海地区发生的有:花生根结线虫...
1970年以来,花生锈病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省(区)相继发生,尤以南方各产区发病严重。在广东春、秋植花生受害均重;福建、江西则以秋花生发病较多;湖北、山东等地的夏...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重要病害。70年代以来在北方产区多次暴发,大面积流行,给花生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一般年份,病毒病引起花生减产5%~10%,大流行年份能引起花生减产20%~30%。如1976年山东、河北、江苏和...
花生青枯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地,尤以南方各省(区)发病严重。随着病区的扩大,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地也有发生,且部分地区逐渐严重。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达50%以上,...
花生网斑病又称高纹病、云纹斑病,是70年代末以来北方花生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此病在辽宁、山东、陕西等省发生普遍。山东1984和1985年调查,此病发生普遍率仅次于褐斑病,但由于网斑病导致落叶严重,故其为害不轻...
花生茎腐病又称颈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等北方产区发病较为严重。重病年份,发病面积可达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一般田块发病率10%~20%,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成片死亡,颗...
花生焦斑病又称花生早斑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100%。在急性流行情况下可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大量叶片枯死,造成花生严重损失。...
花生白绢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花生产区。一般为零星发生,严重的发病率也可高达30%以上。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60多科200多种植物。受害的主要作物有烟草、番茄、茄子、马铃薯、甘薯、大豆、棉花、甘蔗等...
花生冠腐病又称黑霉病,主要在花生苗期发生,成株期较少。该病分布于全国各花生产区,一般发病造成缺苗10%以下,严重的可达50%以上。除花生外,还能侵染棉花、香蕉、无花果等植物。...
花生根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一般为零星发生。
花生立枯病又称叶腐病,主要分布于北方和长江流域花生产区。该病在花生各生育期均能发生。近年在一些产区花生生长中后期造成叶片枯萎、腐烂,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花生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和长江流域花生产区,尤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发生严重。受害花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以上。病菌寄主范围广泛,除花生外,重要的还有水稻、大麦、大豆、黄麻、玉米、棉花、甘...
花生菌核病是花生大、小菌核病统称。该病害在我国南北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但为害不大。通常以小菌核病为主,个别年份或个别地块为害较重。...
花生灰霉病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花生产区。在广东省,春季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引起此病广泛流行,可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此病原菌能为害多种作物。...
花生疮痂病于1990年在广东花县首次发现。该病在局部地块流行,造成产量损失。
花生紫纹羽病在辽宁和安徽曾有报道,一般为害不大。此病原菌寄主作物种类较多,重要的有花生、大豆、甘薯、棉花、苹果等。...
花生炭疽病在我国南、北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为害不大。
芝麻茎点枯病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山东、台湾和河北等省。一般发病率10%左右,严重者可达95%以上。尤以在河南、湖北等主产区为害严重,轻者减产约20%,重者全田枯死,减产达80%左右,含油量降低1%~10%,是...
芝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终花期后。芝麻播种后,可致烂种死苗。苗期发病,根部变褐,地上部分萎蔫枯死,茎秆上出现许多小黑点。终花期后,病灶多从根部或茎基部开始发生,而后向上部茎秆蔓延。根部感病后...
芝麻枯萎病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吉林等省(区)。在河南、湖北、江西等省发病较重。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达30%以上。病株全株或半边植株可提前枯死,致使种子不能成熟,瘦瘪,蒴果...
芝麻病毒病为偶发流行性病害。发生于我国的河南、湖北、江西及安徽等省的芝麻产区。国外主要发生于印度、尼日利亚等东南亚及非洲芝麻生产国。流行年份,该病害可导致80%以上的产量损失。...
芝麻疫病分布于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常在田间造成植株连片枯死,严重时发病率达30%。病株种子瘦瘪,产量和种子含油量均显著下降。国外报道,在印度、伊朗、阿根廷、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和埃及广...
又称芝麻瘟。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广西、四川等南方芝麻产区;北方产区的河南、新疆等省(区)也有发生。在湖北、江西发病较重,常引起芝麻成片枯死,发病率可达以上。发病后全株迅速萎蔫枯死,蒴果不能成熟,对产量损失...
分布广泛,各芝麻产区均有发生,以南方产区发生较重。特别是芝麻播种后1个月内,如降雨多、土壤湿度大,常可引起大量死苗,造成田间缺苗。该菌寄主范围甚广,可为害160余种植物。...
我国芝麻产区普遍发生,芝麻生育后期多雨条件下发病重,使叶片早期脱落,影响产量。
又称叶斑病、灰斑病。在我国各芝麻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和蒴果。后期大量落叶,引起产量损失。
各芝麻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可引起叶片枯死。菲律宾、日本、美国也有分布。
芝麻白粉病分布甚广,在我国吉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云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广西等省(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为害不大。在南方多发生在迟播芝麻或秋芝麻上。国外泰国也有报道。...
芝麻黑斑病在我国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均有发生,一般为害不大。国外报道,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区有发生,在萨尔瓦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发生普遍。据印度测定,每百个荚果损失种子0.1~5.7g...
芝麻褐斑病分布于吉林、黑龙江、河南、四川等省。一般为害不大。
此病在我国吉林省等地发生,一般为害不大。
亚麻锈病普遍发生于亚麻种植地区。亚麻感病后,病原孢子堆散布于植株地上部各个部位,破坏叶绿素和皮层,亚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茎、叶早枯,种子和纤维的产量及品质降低。...
亚麻苗期根病种类较多,同在苗期侵染地下根茎,形成弱苗或死苗。常因年份、品种、前茬、土质、温湿度等条件的不同,田间病原种类的比例亦有显著的差异。其主要种类为:...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栽种向日葵的国家都有发生,有的甚至发生很重。我国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山西、江西和台湾都有发生,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发病重。如吉林省...
向日葵黑斑病自1943年发现于乌干达以来,至今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向日葵产地。我国于1966年首次在吉林省的向日葵上发现。70年代随向日葵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现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已普遍发生。成为...
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国内有16个省市发生,而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发生较重。大流行的年份减产40%~80%,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感染锈病的向日葵种子,其大小、...
向日葵霜霉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并逐渐扩展,为害日益加重的病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北京、山西等地均有发生。但新疆发生较重,发病率一般为4%~5%,重病田为43%~79%。...
向日葵列当又名独根草、毒根草。在国内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市均有发生,但在各省(区)市分布并不十分普遍,如吉林省只在西部地区发生,中部地区只少数地区有,东部地区则未...
向日葵黄萎病是近年来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在吉林、辽宁、河北、甘肃和内蒙古东部都有分布。一般发病率10%左右,有的地块发病严重如河北省怀安县有的地块达45.5%。病害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的产量损失84%。在国外,向...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新发生的病害。据1988年调查,东北三省的育种田平均发病率为5.47%,生产田为2.56%。个别自交系发病率达46%。1987年黑龙江省油料所康金井试验地的个别品系发病率高达10...
蓖麻疫霉病又称叶枯或青枯病。日本、朝鲜、前苏联、印度、美国均有分布。我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云南、四川、台湾,浙江等省(区)。据记载还可侵染番茄、茄子、可可、柑桔、芝麻和其他经济作物...
蓖麻枯萎病在日本、朝鲜、印度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于吉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陕西、广西、四川、河北、北京等省(市、区),蓖麻发病后减产1/3甚至无收。...
红花枯萎病又称根腐病。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加拿大均有发生。我国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黑龙江、浙江、云南、四川等省(区)有发生。此病还可侵害部分菊科作物。红花感染早,出土前便死亡。发病率一般为11%~30%...
红花锈病又称红花叶锈病。在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国均有发生。我国分布于栽培红花的省(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四川、云南均有发生。此病还可为害...
中国的油菜蚜虫有3种:萝卜蚜Lipaphis crysimi pseudobrassicae(Davis),又称菜缢管蚜;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称烟蚜、桃赤蚜;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又称菜蚜,均属同翅目,蚜科。萝卜蚜...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又称菜青虫。属鳞翅目,粉蝶科。国内分布较广,遍及各省,为害严重。菜粉蝶寄主植物已知9科35种。嗜食十字花科植物,尤以甘蓝、球茎甘蓝为甚,其次为白菜、萝卜、油菜。在油菜苗期往往为害...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ta(Fabricius)简称黄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我国各省(区、市)均有分布。以秦岭、淮河以北冬油菜区发生最重。国外,朝鲜、日本、越南均有分布。属寡食性害虫,寄主范围8科19种,主要为害...
油菜潜叶绳Phytomyza horticola Gowreau又名豌豆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全国各地(除西藏外)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广,已知21科137种。为害油菜主要发生在开花结果期,以幼虫潜食叶肉,形成灰白色线状弯曲隧道,严...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属鳞翅目,卷蛾科。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幼虫蛀入豆荚食害籽粒;大豆的虫食率因地区、年度和大豆品种不同而差别很大。一般年虫食率约10%~20%,严重年...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我国主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而以东北、山东、江苏和湖南等地较重。其寄主有大豆、野生大豆(Glycine Beruh f.lanceolate Makino)和鼠李(Rhamnus davuricus Pall.)。...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er)又称豆秆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主要产区。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赤豆、绿豆、菜豆、豇豆、野生大豆、紫苜蓿、田菁等多种豆科植物。大豆受害程度自北向南渐重。黑...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又称豆荚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发生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其中以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各大豆产区为害严重。除为害大豆外,尚可为害木豆、决...
大豆造桥虫的种类很多,包括夜蛾科中部分步曲夜蛾幼虫及尺蠖蛾科幼虫两大类。因爬行时都是虫体伸曲前迸,故通称之为造桥虫。经常为害大豆的造桥虫有3种,即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大豆小夜蛾...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属鳞翅目,天蛾科。我国除西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以黄淮流域为害较重。除为害大豆外,尚可为害刺槐、绿豆、豇豆。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豆叶吃光,影响结实。...
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又称锯角豆芫菁、白条芫菁。属鞘翅目,芫菁科。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区)。成虫为害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番茄、茄子、甜菜、赤豆、苜蓿、向日葵、蕹菜、麻类、桑、曼...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us又称豆蚀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各省(区)及广东、云南。幼虫卷豆叶,在内啃食上表皮和叶肉,后期蛀豆荚食豆粒。...
豆卷叶螟年发生2~5代,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递增。山东、河北2~3代,江西4~5代。以末龄幼虫在枯叶内或土下越冬。山东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羽化,个别到6月初羽化,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幼虫盛发期,为害春播大豆...
豆突眼长蝽Chauliops fallax Scott又称大豆长蝽。属半翅目,长蝽科。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区)及陕西省,湖南西部发生较重。被害豆科植物叶片初现黄白小点,后扩大连成不规则黄褐斑,严重时叶片脱落,豆株...
豆小卷叶蛾Matsumuraeses phaseoli(Matsumura)。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台湾等地。以幼虫取食叶、花簇、蛀食荚粒等。初龄幼虫在嫩芽、茸毛间结成丝质虫道出入为害,2龄后吐丝将叶缘缀合...
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又称豆圆蝽、豆平腹蝽、豆盾蝽。属半翅目,龟蝽科。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为害大豆、赤豆、豌豆、刺槐、桑、臭椿、桃、杏、毒鱼藤等植物。成虫、幼虫密集于茎、叶柄上吸...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属鞘翅目,豆象科。一度为中国对外检疫对象,现仍为中国国内分布未广的危险性害虫。原发生于东亚热带,最早在美国发现。现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现。成虫...
以成虫或幼虫在豆粒内越冬。越冬幼虫翌年春季化蛹。羽化的成虫或越冬的成虫爬出豆粒,在田间或仓库豆粒上产卵繁殖。夜间产卵,单产于完整豆粒的光滑面。每豆粒上产卵1~3粒,多达8粒。成虫有假死性,善飞。各代成虫的...
二条叶甲Paraluperodes suturalis igrobilineatus(Motschulsky)又称黑条罗萤叶甲、二黑条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主要大豆、甜菜产区。为害豆科作物及水稻、高粱、甜菜、大麻、甜瓜...
苜蓿夜蛾Heliothis viriplaca Hufnagel又称大豆夜蛾、亚麻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华北、东北及西北等地。为害大豆、豌豆、赤豆、苜蓿、亚麻、烟草、向日葵、马铃薯、番茄、棉花等。幼龄幼虫卷食嫩叶成缺刻或孔洞,大...
大豆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又称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我国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台湾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幼虫为害大豆、棉花、苜蓿、小麦、柿、柳等。初龄幼虫取食叶肉呈网膜状,三龄后将叶片吃成孔...
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Koch)又称豆蚜、苜蓿蚜、槐蚜。属同翅目,蚜虫科。世界各花生生产国家普遍发生,半干旱地区的非洲和印度,可终年发生和为害。但受害的程度表现不一,受害轻的减产20%~30%,严重的达60%以上。花...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而以北方发生较重。除棉花外,其寄主植物还包括花生、蔬菜、玉米、小麦等达200多种。幼虫为害花生叶片,尤其喜食花蕾,影响果针入土数量,...
花生端带蓟马Taeniothrips distalis Karny又称豆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南、北方花生产区皆有广泛发生。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生叶片组织,吸食流出的汁液。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兔耳状”...
种蝇Hylemya platura(Meigen)属双翅目,花蝇科。种蝇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食性较杂,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豆类、瓜类、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
花生须峭麦蛾Stomopteryx subsecivella Zeller,又称花生麦蛾、卷叶麦蛾等。属鳞翅目,麦蛾科。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花生产区,为害严重时,可造成20%~30%的减产损失。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大豆、白豆、绿豆、黑豆、紫云英...
为害花生的叶蝉有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hricius)、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Matsnmura)、小字纹小绿叶禅Empoasca notata Melichar和网室叶蜂Orosius albicinctas Distant等。主要分布在南方花...
为害花生的叶螨(通称红蜘蛛),其优势种一般来说在北方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urticae Koch,又称棉叶螨、棉红蜘蛛;在南方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hnnabarius(Boisduval),又称红叶螨。各地的优势种...
芝麻天蛾Acherontia styx(Westwood),又称芝麻鬼脸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很广。国内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东、广东等省芝麻产区都有发生。以幼虫食害芝麻叶片。食量很大,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有时还为害嫩茎和...
玉米叶夜蛾Laphygma exigua(Hübner)又称甜菜夜蛾、玉米小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此虫在我国发生很普遍,食性很杂。主要为害芝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花生、甜菜、烟草、蔬菜等170多种作物。但以芝麻、玉米、甜菜、白...
芝麻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称桃蚜、烟蚜,属同翅目,蚜虫科。该虫全国均有分布,寄主植物达170多种。对春、夏芝麻都为害,以春芝麻较重,个别年份大发生,为害严重。芝麻田始见期一般在6月下旬,7~8月份为为害盛...
芝麻荚野螟Antigastra catalunalis Duponchel又称芝麻螟、胡麻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河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台湾等省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芝麻叶、花和英。以幼虫取食叶肉,或钻食花心和英,或蛀入嫩茎,吐...
芝麻盲蝽Cyrtopeltis tenuis(Reuter),又称烟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寄主植物除芝麻外,还有烟草、大豆、豌豆、泡桐等。成虫和幼...
亚麻蚜Linaphis lini Zhang,属同翅目,蚜科。分布于宁夏等地。发生初期,虫口密布顶梢,后蔓及全株,使植株萎缩早枯或不秀不实。...
亚麻细卷蛾Falsauncaria kaszabi Razowski属细卷蛾科。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均有分布。以幼虫蛀食蒴果成空壳,形成减产。50年代宁夏、甘肃记载,蒴果被害率为6%~27%。...
向日葵螟Homoeoma somanebulellaum(Denis et Schiffrmüller)又称向日葵同斑螟,简称葵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向日葵螟主要为害向日葵。在我国北方各向日葵产区均有分布,以东北地区发生较重,是向日葵主要害虫之一...
桃炷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又称桃蠹螟、桃斑柱螟、桃姓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黄、淮、长江流域向日葵产区的向日葵主要害虫之一。...
红花指管Uroleucon gobonis(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分布于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山东、北京、河北、河南、宁夏、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市)。是油料作物红花以及牛蒡、苍...
大白菜病毒病又名孤丁病,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952、1958、972、1975年因大白菜苗期高温、干旱造成病毒病大流行而严重减产,使冬、春季蔬菜市场的供应受到极大影响。此病主要是蚜虫传毒的非持久性病毒病,防治难度较大...
白菜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在我国分布极广,特别是南方地区白菜[或称小白菜、菜薹(菜心)、青菜]的主要病害。早在50年代该病就曾零星发生,60年代呈发展趋势,但仅局限于老菜区和有的年份为害较重;70年代发生为害加剧...
白菜霜霉病主要为害白菜、青菜、油菜、菜薹、芜菁、萝卜、榨菜、甘蓝,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也是北方大白菜三大病害之一。长江流域青菜、油菜、菜薹、芥菜被害较重。广东则多发生于留种的芥蓝及油菜上。...
白菜软腐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无论在田间、窖内或市场上都能发现。在田间随每年气候变化和栽培管理以及虫害情况而异。严重时白菜成片绝收,在窖内也可引起全窖腐烂。此病与病毒病、霜霉病合称大白菜三大病害。所有...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在我国70年代即有发生,至80年代逐渐严重,各地分布普遍,主要为害甘蓝和结球白菜。一般引起外叶枯死、叶球变小,严重时可使甘蓝减产70%;还能诱发大白菜软腐病,造成大...
白菜黑斑病是各地常见病害,自70年代末期以来,大白菜上呈发展趋势,个别地区流行年份会造成减产,如西南的云南省和贵州省、东北及华北地区曾严重发生,产量损失10%~20%。此病仅为害十字花科蔬菜。除白菜外,还侵染...
白菜白斑病是白菜类分布较广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此病不但在栽培地发生,也能诱发窖藏白菜发生腐烂。我国东北、华北沿海及内蒙古等地,此病多在秋后发生,呈发展趋势;在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各...
此病白菜产区都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为害较重,其中长江中游地区严重发生年,发病率高达50%左右,对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东北、华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发生也较普遍。除为害白菜外,还为害萝卜、芥菜、芜菁、油菜...
大白菜干烧心病又名干心病。我国50年代在田间发生尚属偶见,60年代有时在个别地区发病较重,70年代以来各地已较普遍发生,并成为大白菜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一般病株率为10%~20%,严重地块可高达80%~100%,给大白菜...
白菜根肿病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湖北、吉林、黑龙江、西藏等省(区)都有发生。在南方发病严重的地块,植株发病率可达30%~50%。此病能侵染大白菜、小白菜、菜薹、油菜、瓢儿菜、芥菜、雪里蕻、萝卜...
菌核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北方以大白菜、甘蓝、花椰菜、大头菜等采种株受害较重;南方除种株受害外,在甘蓝、大白菜、结球生菜等包心后期发病也很严重,往往造成大片腐烂。有病叶球在...
白锈病常与霜霉病并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长江中下游、东部沿海、西南湿润地区及内蒙古、吉林等地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寄主作物约63属241种,包括白菜、青菜、油菜、甘蓝、花椰菜、芜菁、萝卜、芥菜和榨菜等。为...
黑胫病又称根朽病,是甘蓝的重要病害。多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主要为害甘蓝,还为害花椰菜、白菜、芜菁、芜菁甘蓝、苤蓝等。陕西西安、武功等地的白菜.产区常遭受黑胫病的严重为害,重病年份损失常达30%~40...
茎芥菜(榨菜)病毒病又称缩叶病,是南方茎芥菜历史性主要病害。川东主产区常年发生,1953年,1957年,1976年,1979年病害流行,大面积平均病株率20%以上,重病田高达50%,甚至全田失收成片改种,年损失鲜菜头40%。...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主要为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茄科,瓜类蔬菜幼苗。在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苗,造成一定损失甚至延误农时。此外,莴苣、芹菜...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各番茄产区一般发病率10%~30%,高的达50%~70%,产量损失较大,并成为威胁夏、秋季露地和秋季大棚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
番茄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发生普遍和为害严重。番茄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常成片死亡,造成大幅度减产。青枯病寄主范围有36科200多种,主要为害番茄、茄...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保护地与露地栽培的番茄均可受害。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减产在30%以上。此病除番茄外,还能为害马铃薯、茄子和辣椒等。...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早在1912年我国河北省一带即有发生。此后在台湾(1936年)、北京(1957、1976、1977、1979年)、西安(1963、1964年)、广州(1979年)、云南元谋(1981年)、南京(1983年)等地均有过大流行的记录...
番茄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塑料棚和温室栽培生产中,一般在冬春季节12~4月间发生。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果实期为害尤重,病田被害果率达20%左右,重病田产量和产值损失可高达80%以上。近年来,该病在南方及辽宁...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重要病害,露地番茄上也有发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北方温室和塑料大棚番茄受害重,严重时可减产20%~30%。本病仅发生在番茄上。...
番茄溃疡病是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病原细菌通过种子传播,现已分布世界主要的番茄种植区。我国于1986年正式证实北京市发生番茄溃疡病以后,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相继发生...
番茄斑枯病又称鱼目斑病、白星病、斑点病等,是番茄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我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全生育期均可染病,在结果期严重发生时造成早期落叶,影响产量和降低果实品质。此病除番茄外,还能为害茄子、...
番茄褐斑病又名黑枯病、芝麻瘟,初在浙江、江苏一带菜区发生较普遍,目前已发展到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每年均可造成为害,而某些年份为害相当严重。除引起叶片早落外,还会引起果实腐烂。该病还可侵染多种茄...
番茄畸形果,在露地春夏栽培和保护地冬春栽培中均常见。各地因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其发生程度有所差异,一般采收期愈早病果率愈高,严重时可达20%以上,使商品价值降低,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茄绵疫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主要菜区均有发生,高温多雨季节常流行成变,引起烂果可达20%~50%以上,茄果采收后运销期仍可继续为害。除茄子外,绵疫病菌还可侵染番茄、辣椒、马铃薯、黄瓜、南瓜等。...
茄褐纹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受害,长江以南高温多雨,东北和华北在多雨年份为害较重,特别是留种田,种茄果腐可减产60%以上。在运输和贮藏期茄果继续受害造成腐烂,损失...
茄黄萎病分布于全国各地,是露地和保护地茄子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为10%~20%,重病区达80%以上;其次为害辣椒;有些地方的番茄也有发生。该病在栽培条件差、茄科蔬菜专业化基地发病率高,为害重。还侵害棉花、马...
病毒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为害十分严重,露地栽培辣椒常年减产20%~30%,流行年高达50%以上,保护地辣椒受害较轻。...
辣椒疫病自1940年在国内首次报道以来,江苏、吉林、青海和台湾曾有发生并造成为害。从80年代中期后,辣椒疫病的为害有逐步发展的趋势。一方面病害的分布,现在国内各省多有发生;另方面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在江西、...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因是生长中后期的病害,故在采收青果的地区,对产量影响较小;干椒产区,在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造成大量烂果,损失可达20%~30%。辣椒炭疽病有黑色炭疽病和...
辣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是为害辣椒、甜椒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自上世纪末即在我国有记载,50年代在黑龙江、吉林、湖南、山西、陕西、河南、云南等地即有分布。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该病发生时可造成大量的落叶、落...
辣(甜)椒日烧病又称日灼病,是各地在盛夏期间常见的果实生理性病害。有时病果率可达10%~30%甚至更多,病部常被炭疽病菌或其他杂菌感染而长霉或腐烂,即增加了非商品果率,又不利于运输和贮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全国各地呈发展趋势,南方地区番茄病株率可达15%~20%,重者全田枯萎死亡;北方辣椒连作区严重时病株死亡率为15%以上,造成一定的损失,茄子受害较轻。...
茄科蔬菜白绢病多发生在我国江南的高温多雨地区,如华中、华南、东南沿海及台湾省这类病害一般零星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在病害流行地区常年发病率为3%~5%,个别严重田块可达30%,甚至超过50%。病菌寄主范围广泛...
瓜、豆和茄果类蔬菜根结线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南北菜区均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轻者可减产左右,重者达60%以上。病原线虫还可传播或诱发某些真菌和细菌病害。...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常发性病害,各地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一旦发病后,如条件适宜病情发展极快,短时间内植株大量叶片枯死,直接影响结瓜或提早拉秧,造成严重减产。此病除黄瓜外,还可为害香瓜、甜瓜...
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全国性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病是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引起全株枯死甚至成片毁种。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甜瓜、冬瓜次之,葫芦、丝瓜亦被害,南瓜较少发生。瓜类温室和塑料大棚栽...
瓜类蔓枯病又叫黑腐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近几年来随着西瓜、甜瓜种植和连作面积的逐年扩大,已成为一个主要病害,威胁着西瓜、甜瓜高产稳产。此外,在露地秋黄瓜和冬、春保护地黄瓜发生较多,还为害冬瓜、西葫芦、...
瓜类炭疽病是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西瓜、甜瓜和黄瓜。在夏季多雨年份常大发生,塑料大棚和温室黄瓜,春、秋茬受害较重。也侵害冬瓜、瓠瓜、葫芦、苦瓜等。此病在生长期影响产量和品质,染病瓜...
白粉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遍布全国各地,给温室、塑料棚及露地瓜类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通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导致叶片干枯、植株死亡,产量锐减。本病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甜瓜、香瓜...
黄瓜疫病是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病害,来势猛、蔓延快,常造成露地黄瓜大面积死亡,甚至毁种。南方主要在春夏雨季流行,北方则在夏末初秋的雨季发生。北方地区的温室、塑料大棚黄瓜也受其害。除黄瓜外,还可...
黄瓜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塑料棚和温室栽培生产中,为害花和幼瓜。防治失时可减产10%~30%,重病田病瓜率高达50%以上,提早拉秧。除为害黄瓜外,其寄主范围同番茄灰霉病。...
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我国70年代前仅在东北地区的温室中零星发生,并在葫芦、笋瓜、甜瓜上发现过,但均未造成为害。80年代以来,随着大棚、温室栽培黄瓜的面积扩大和异地调种等原因,使该病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露地黄瓜中、后期和保护地黄瓜前期常见的病害。但是,近些年来,该病日益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东北、华北地区,重病棚减,产50%左右。除黄瓜外,甜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西瓜...
菌核病是冬、春茬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常引起烂瓜、烂蔓,产量损失很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黄瓜主栽区。寄主较为广泛,除为害黄瓜外,还侵害番茄、茄子、青椒、莴苣、芹菜、菜豆、甘蓝和白菜等。...
西葫芦是我国北方晚春、早夏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露地栽培常遭受病毒病为害造成减产,一般损失20%左右,流行年份可达50%以上,而大棚栽培则发生为害较轻。此病除西葫芦外,还严重侵害南瓜、荀瓜、甜瓜、西瓜、冬瓜等葫...
哈密瓜病毒病是毁灭性病害,80年代以来由于其经常流行,导致哈密瓜产量和品质的不断下降。在流行年份,病株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的田块甚至毁种,造成很大损失。...
菜豆病毒病分布极为广泛,是我国菜豆的重要病害。一般以秋季露地栽培的蔓生菜豆发生为害较重。
炭疽病是菜豆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露地和保护地栽培菜豆均可受害,其中以温凉多雨地区和温凉高湿棚室为害最重,影响菜豆产量和品质。在豆荚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可继续为害,使其商品性变劣。该病除菜豆外...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叫细菌性叶烧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是菜豆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轻病田的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为50%—60%,产量损失很大。除菜豆外,还可侵染豇豆、扁豆、绿豆和小豆等。...
菜豆根腐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连作地和低洼地发病较重,常引起菜豆成片死亡。近年来在京、津地区6~8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造成较大损失。本病除为害菜豆外,也侵染豇豆、小红豆。...
菜豆枯萎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广西、北京等地发生严重,引起菜豆成片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病仅侵害菜豆。...
豇豆病毒病主要是指豇豆花叶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广为害较大。我国1939年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曾有发生。目前已成为南北方豇豆的主要病害之一。豇豆和长豇豆从幼苗期即可发病,一般发病率约10%。在初秋时节发病最...
豇豆锈病是豇豆的常见病,分布广泛,以中南及西南等地受害为重。夏秋高温多雨病害易于流行。流行季节发病田病株率可超过90%。病情轻时对产量影响不大,严重发生产量损失有时可达30%左右。寄主范围限于豇豆属作物,...
豇豆煤霉病是豇豆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病后叶片逐渐干枯脱落,不仅影响鲜荚生长,且使采收期大大缩短,已成为当前豇豆丰产的重要障碍。病菌除侵染豇豆属寄主外,还为害刀豆、扁豆、菜豆、豌豆、蚕豆、大...
豇豆轮纹病分布比较普遍,以鲜荚采收期发生较多,在生产上造成的损失较小。该病除为害豇豆外,尚能侵染番木瓜、甜瓜、梢瓜、黄瓜和番茄等。国内以对豇豆的为害最大。...
白粉病是豌豆的重要病害,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豌豆开花结荚期发病重,有时可减产10%。此病还能侵害蚕豆、菜豆、黄瓜与番茄等。...
豌豆褐斑病是豌豆上发生最普遍的病害,在南方地区春季多雨潮湿年份为害严重。还可侵害菜豆与蚕豆等。
霜霉病是葱属作物的重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北方以大葱发病最烈,南方以洋葱受害最重。条件适宜时,病害蔓延极为迅速,大量葱叶干枯死亡,造成严重减产。除大葱、洋葱外,还能侵染冬葱、分葱、细香葱、韭葱和韭菜等...
葱类紫斑病又名黑斑病,是葱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该病只为害葱属植物,尤以大葱、韭葱、青葱、洋葱受害重;大蒜、葫蒜受害较轻。东北、华北等地区以大葱发病最烈,直接影响葱叶的食用价值和降低葱...
洋葱炭疽病在我国洋葱栽培地区都有发生,且南方多于北方。在洋葱的整个生育期和贮运过程中均能发病。特别是白皮的洋葱品种受害最烈,造成鳞茎缩小,表面污斑累累,甚至提前抽薹。除洋葱外,还可侵害大葱、韭葱、青葱...
大葱锈病是葱类作物的常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极广,春、夏、秋季均可发生,以秋季最为严重,常常导致田间葱叶成片枯黄。除大葱外,还侵害大蒜、洋葱、细香葱青葱和韭菜等。大蒜受害多发生在春季和初夏。...
大蒜病毒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是造成大蒜逐年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地的所有大蒜品种均已感染了病毒病,其减产幅度为20~45%,红皮大蒜的严重程度高于白皮大蒜。...
大蒜干腐病在大蒜的整个生育期以及贮藏期间均可发生,以贮藏期的为害最重。该病也同样是洋葱贮藏期的重要病害。这种病害主要以就地传播为害,因此,除常年栽培在重茬地者外,一般仅造成轻微的损失。...
韭菜灰霉病在各地冬春季扣棚韭菜上普遍发生,是韭菜冬春季生产中主要病害。露地发生较少。发病轻时韭菜叶片上斑点累累,影响商品价值和食用品质,重病时,全棚韭菜湿腐霉烂至失收。该病除为害韭菜外,还侵染葱、蒜等...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是芹菜上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各地。在露地和保护地均可发生,引起生长期落叶和贮藏期腐烂,损失很大。除芹菜外,根芹菜和野生芹菜也可受害。...
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一般以夏、秋发病较重,严重地块减产30%~50%。除芹菜外,还可侵染鸭儿芹。...
芹菜软腐病又名腐烂病,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且周年均可发生,特别是冬季软化栽培的更为严重。除芹菜外,还能侵害番茄、马铃薯、葱、甘蓝、萝卜等多种疏菜。...
芹菜花叶病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我国,夏、秋季栽培的比春季栽培的发病多,高温干旱年份为害重,严重地块可减产30%左右。...
莴苣霜霉病是莴苣的主要病害,各地发生普遍,在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地区为害重。该病仅侵染莴苣和数种野生菊科植物。...
莴苣菌核病在全国分布比较普遍,尤以南方各地发生为害重,严重时损失可达20%以上。该病的寄主范围很广,除为害莴笋、叶用和结球莴苣外,还可侵害白莱、甘蓝、萝卜、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菜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等多...
菠菜病毒病在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日趋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蕹菜白锈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江西、江苏、福建、浙江和台湾等省(区)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5%,大流行时发病率达~50%,个别重病田可达70%以上。病菜品质劣,商品价值低,严重时经济损失达50%,个别田块绝...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本病发生极为普遍,为害十分严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重病田发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无收。种姜在贮藏期也常腐烂。...
芋疫病是芋的主要病害,在我国云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华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芋发病后可使整张叶片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仅侵害芋和水芋。...
锈病是黄花菜的一种重要病害,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等省都有发生。发病严重的地区,叶片发病率常在5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00%。黄花菜一般由于锈病为害,减产为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以上。...
石刁柏(芦笋)茎枯病是国内外石习柏栽培中的重要病害。我国于1927年首次报道。目前,此病在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江西、四川、辽宁、上海、天津及台湾等近20个省(市)有分布,流行年份病株率达100%,病...
茭白胡麻斑病在华中和华东各产区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常引起全叶半枯死或枯死。一般田块病叶率为75%~100%,严重时病情指数可达44.2~60,直接影响植株的肉质茎生长发育和产量。...
茭白锈病是茭白发生较普遍的一种病害。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台湾等地均有报道。在湖北孝感地区的低洼湖泊地块,该病发生极为严重,可使植株叶片干枯,直接影响其肉质茎的生长发育,一般减产~25%,...
慈姑黑粉病在四川、云南、贵州、浙江、广西、江苏等省区产地均有发生。在江苏等地慈姑发生黑粉病后,一般减产10%~15%,为害严重的可达30%。...
荸荠秆枯病是荸荠上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为害严重的病害。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等省的荸荠产区,一般病秆率为30%~50%,严重的高达100%。因荸荠叶状茎被害后枯死或倒伏,对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甚至绝产。...
指孢霉软腐病(菌被病),是蘑菇、平菇及金针菇等食用菌栽培中发生普遍的一种菇床及子实体病害,尤以生料栽培的平菇菇床上发生较多,导致菇床不出菇或子实体软腐。...
食用菌病毒病包括蘑菇、平菇、香菇、银耳等的病毒病。其中以蘑菇病毒病报道最早,且在世界各蘑菇栽培国家或地区均有分布,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依病毒感染时间迟早从百分之几到95%,一般为15%左右。继蘑菇病毒病后,我国...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包括蘑菇细菌斑点病、平菇细菌斑点病、平菇细菌性软腐病及金针菇锈斑病等。以蘑菇细菌斑点病及金针菇锈斑病发生较普遍。从为害性上看,则以平菇细菌性软腐病损失重。食用菌细菌性病害以蘑菇细菌...
蘑菇、平菇、香菇、木耳及银耳等食用菌栽培过程均可遭受线虫为害,特别在采用生料栽培或堆制发酵料栽培时,线虫发生更为普遍,受害亦重。线虫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侬栽培管理水平高低、线虫感染迟早及繁殖速度、菇房菇...
食用菌栽培过程发生的各种病害中,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或有毒物质中毒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占有相当比重。其中以生料栽培或堆制发酵料栽培过程发生多,常导致产量上重大损失。生理性病害症状类型较复杂,其致病因素包...
果菜类采后病害指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产品在采后运输或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这些病害,多数在病原种类、侵染方式和果实上的症状等方面与田间病害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在产品采后完熟衰老阶段或遭受生理病变时,...
各种病害引起的腐烂是蒜薹贮藏期间损耗的主要原因。一般蒜薹贮藏至10月初其损耗为3%~6%,至元旦、春节时分别可达7%~8%和10%,在入贮产品由田间带病较多,贮藏管理不当等情况下损耗可达15%~40%。主要病害有灰霉病...
洋葱贮藏期病害主要有颈腐病、软腐病、黑霉病等。通常,病害造成的损失为20%~130%,严重时达50%~60%。
大白菜贮藏量居各种蔬菜之首,在3~6个月的贮藏期间,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一般为30%~40%或者更高。常见的病害有软腐病、灰霉病、菌核病、干烧心等。其中软腐病引起的损失可达20%~40%。...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统称菜蚜,在我国已知有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又称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Davis)和甘蓝蚜三种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均属同翅目,蚜科。桃...
菜粉蝶为害十字花科蔬菜,为鳞翅目,粉蝶科。在我国主要的有5种。最常见的、在全国分布最广的是菜粉蝶Pieris ropae(Linnaeus),其余4种是: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Linnaeus)、东方粉蝶Pieris canidia Sparrman、...
小菜蛾Plutclla xylostella(Linnaeus)[=P.maculipennis Curtis]属鳞翅目,菜蛾科。全国各省(区、市)菜区均有分布。寄主主要是十字花科蔬菜和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大白菜、萝卜、芥菜、雪菜和各...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Lianaeus)[=Barathra brassicae(Linnaeus)],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北方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糖用甜菜、豆类等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具有暴发为害的特点。已知分布黑龙江、吉林、辽...
银纹夜蛾Argyrogrofmma agnata(Stauding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前苏联、日本、朝鲜。主要为害甘蓝、芜菁、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亦害豆类、莴苣、生菜、茄、胡萝卜等,系杂食性害虫。幼虫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
黄条跳甲因成虫鞘翅上具有黄色条纹并且善跳而得名。属于鞘翅目,叶甲科,黄条跳甲属。此属国内已知11种,严重为害的有下列四种: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ata(Fabricius)黄直条跳甲Phyllotreta rectilineata G...
粉斑夜蛾Plusia ni(Hubner)[=Noctua ni;Plusia humilis;Plusia extrahens;Plusia significans;Trichoplusia ni(Hubner)]又称粉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杂食性害虫。常与菜青虫、小菜蛾一起构...
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国内已知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蜂有5种:黑斑菜叶蜂Athalia nigromaculata Gameron日本菜叶蜂Athalia japonica(Klug)黑翅菜叶蜂Athalia lugens proxima(Klug)新疆菜叶蜂Athalia rosae...
菜螟Oebia undalis Fabridus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国内分布比较普遍,在我国以南方各省(市、自治区)为害严重。近年来在河北、河南、山东局部地区为害加重。菜螟是十字花科蔬菜幼苗期的重要害虫,主要寄主有萝卜、大白...
在温室、大棚或田间经常发生的蛞蝓有野蛞蝓Agriolimx agrestis Linnaeus和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属软体动物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我国各省(区、市)几乎均有分布。食性杂,可为害多种作物及杂草。受害作物...
菠菜潜叶蝇Pegomya cunicularia Rondoni又称肖藜泉蝇。属双翅目,花蝇科。主要为害藜科和蓼科植物。在经济作物中,除为害菠菜外,也为害甜菜。菠菜潜叶蝇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幼虫潜在叶内,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块状...
芋双线天蛾[凤仙花天蛾,芋叶灰褐天蛾,凤仙花斜条天蛾]Theiretra oldenlandiae(Fabricius)[_=Sphinx oldenlandiae Fabricius;Charerocampa pullaris Butler]属鳞翅目,天蛾科。...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和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Se均属鳞翅目夜蛾科,是蔬菜上的两种蛀食性害虫。其分布非常广泛,遍及全国各省市。两种蛀食夜蛾食性极杂,可为害辣椒、番茄、南瓜、豌豆、茄子、甘...
侧多食附线螨Polyphagotarsomemus letus(Banks)又称茶黄螨、茶半跗线螨、嫩叶螨、阔体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西南以及台湾等地均有分布。该螨食性极杂,寄主广泛,包括多种经济作物、观赏植物...
菜叶螨又称红蜘蛛在蔬菜上主要为害茄子、番茄、青椒、马铃薯及各种豆类、瓜类。其种类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截形叶螨T.truncatus Ehara和国外报道的二点叶螨T.urticae Koch均属于蛛形...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随着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的迅速发展,该虫分布范围逐步扩大,在温室中的为害日趋严重,并对露地栽培蔬菜造成威胁。白粉虱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汁液,使...
黄守瓜(黄足亚种)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属銷翅目,叶甲科。国外分布于日本和越南。国内北起吉林、南至海南岛,西至甘肃兰州、四川西昌,分布广泛。黄守瓜黑股亚种A.femoralis femoralis Motschul...
瓜螟Diopknia indica Saunders又称瓜绢螟。属鳞翅目,螺蛾科。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幼虫取食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严重时仅存叶脉,直至蛀入果实和茎蔓为害,严重影响瓜...
煎黄斑螟Leuciwodes orbonalis Guenee,又称白翅野螟、前螺。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分布于华中、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近年来在湖北的武汉、襄樊、广西、四川、广东、福建等省(区)发生为害。幼虫主要为害茄子花蕾、花蕊...
为害蔬菜的灯蛾,现已报道的有5种: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红袖灯蛾(红缘灯蛾、红边灯蛾)Amsacta lactinea(Cramer)、人纹污灯蛾(红腹白灯蛾、人字纹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红腹灯蛾Sp...
葫芦夜蛾Plusia peponis(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是葫芦科植物的一种常见害虫,幼虫取食瓜叶和果实。
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innaeus),属鞘翅目,豆象科。是世界性害虫。我国除东北、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以幼虫为害新鲜豌豆豆粒。...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豇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热带、亚热带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幼虫蛀食豇豆、四季豆、扁豆等表面少毛的豆科植物的花蕾、豆荚为主。在南方一般年份豇...
豌豆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n(=P.atricornis Meigen)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已知寄主有分属于21科的137种和12变种的植物。在蔬菜中,为害豌豆、豇豆、蚕豆、甘蓝、球茎甘蓝、白菜、油菜、萝卜...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世界五大洲均有分布。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以华东、华中、华南发生量大。寄主仅限于豆科植物,在蔬菜中喜食毛豆、豌豆、豇豆、扁豆等。以幼虫在荚内蛀食豆粒。长...
为害蔬菜的根蛆主要有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葱蝇D.antiqua(Meigen)、萝卜蝇(又称白菜蝇)D.floralis(Fallen)和小萝卜蝇D.pilipyga(Villeneuve)4种,都属于双翅目,花蝇科。种蝇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国内遍布各...
韭蛆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又称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我国各大菜区均有发生。除韭菜外,还可为害葱头、大蒜,而以韭菜受害最重。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和嫩茎,轻者韭菜萎蔫断叶,重者成墩死...
葱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又称烟蓟马、棉花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分遍及全世界。在国内各省均有分布。但主要为害则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葱蓟马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不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均能为害,...
慈姑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 Linnaeus,又称莲缢管蚜。属同翅目,蚜科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慈姑、荷藕、菱角等水生蔬菜重要害虫。...
慈姑钻心虫Phalonidia sp.属鳞翅目,白细卷蛾科。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江苏海安、扬州、邗江等地调查,为害严重的田块,株受害率高达70%,平均达25%,是慈姑的重要钻蛀性害虫。...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Matsumura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为害茭白的主要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成、若虫刺吸汁液,严重时整株枯黄叶片卷曲枯死,植株矮小,茭白失收。...
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又称尖眼蕈蚊、菌蛆、蘑菇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主要为害食用菌、药用菌。为国内优势种。是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破坏菌丝正常生长,导致菌丝死亡。据调查一...
闽菇迟眼蕈蚊Bradysia minpleureti Yang et Zhang又称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蘑菇蝇等。属双翅目,眼蕈蚊科,据调查,闽菇迟眼蕈蚊是福建的优势种,为蘑菇、平菇的主要害虫。因其繁殖力强、寄主广泛、食性杂,所以不仅影...
草菇折翅蕈蚊Allactoneuta volvaceae Yang et Wang属于双翅目,蕈蚊科。是为害草菇的重要害虫,是高温、高湿季节的猖獗害虫。该季节正好是栽培草菇的盛期,幼虫在栽培草菇的料堆上吃菌丝体、子实体和培养料,严重影...
小菌蚊Sciophila sp.属于双翅目,菌蚊科。是以群居为主拉网为害食用菌的害虫。幼虫活跃,常数条活动于栽培料的表面,喜欢在平菇菇蕾及菇丛中为害。除蛀食子实体外,并吐丝拉网将整个菇蕾及幼虫罩住,被丝网罩住的菇...
中华新菌蚊Neoempheria sinica Yang et Wu属双翅目,菌蚊科。又称大蕈蚊、蕈蚊等。幼虫蛀食平菇,并有群居的习性。原基及菇蕾受害后萎缩枯死,造成生产上很大的损失。...
图版1-1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2万倍)图版1-2 干稻草白叶枯病叶保湿后溢出的菌脓图版1-3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粒子(14万倍)图版1-4 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灰飞虱卵巢切片(4万倍)图版1-5 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灰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