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如何做好中耕除草及时灭茬?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棉花生产百问百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棉花生产百问百答

棉花被称为中耕作物,根系分布深广,活性较强,需要有疏松、透气的表层土壤环境;同时棉花生长期长,前期行间地面裸露,蒸发量大,杂草容易滋生。因此,需要进行中耕除草。中耕能使表层土壤疏松,起到通气、增温、调节土壤水分的作用,天旱时能保墒防旱,雨多时能起放墒作用;有利于土壤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养分分解;能消灭杂草,减轻苗期病虫害。苗期中耕可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壮苗早发。对盐碱棉田可抑制土壤返盐,有利于保苗壮苗。

中耕的要求是棉田土壤无板结(土松)、无杂草(草净)。棉田中耕一般掌握苗期浅(3~6厘米)、蕾期深(8~12厘米)、花铃期再浅(3~5厘米),行间深、株旁浅的原则。雨后或浇水后必须中耕。一熟棉田露地播种的棉花一般苗期中耕2~3次。第一次在棉苗出土刚显行时(出苗三四成),即在棉行两边骑行浅锄“梦花”,深度约3厘米,距苗6厘米以上,以助苗出土。棉花齐苗后,可适当深锄(5~6厘米)松土。根据墒情,做到土湿锄后不推晾墒,土干锄后推平保墒。苗期要进行株间横锄1~2次,使苗旁降湿增温,以增强棉苗抗病能力。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田,移栽后,及时中耕松土,弥补土壤裂缝,增温保墒,促使新根生长,缩短缓苗期。中耕时,切勿触动营养钵体,以免损伤根系。棉苗旁靠人工锄地,行间则靠畜力或机械中耕,深度可逐次加深到l0厘米以上。旱地棉田在干旱情况下,主要搞好浅锄保墒,不宜进行深中耕。以往习惯强调要勤中耕、深中耕,现在从简化栽培、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考虑,中耕次数不宜过多,深度也不宜过深。经验证明,中耕并非次数愈多愈好和深度愈深愈好,主要在于中耕质量。麦棉套种田,棉花播种后,一般也要在棉苗出土刚显行时,早锄“梦花”。齐苗后,根据雨水、土壤及杂草情况,雨后天晴必锄,地板草多必锄。麦林内至少锄1~2次。南方苗期雨多,小苗时浅锄为宜,中耕过深,容易藏水。但棉苗较大,有徒长趋势时,也可适当加深中耕。在雨多情况下,杂草滋生快,要尽量做到见草即锄。两熟棉田麦(豆、油)收时要做到“四快”:即快割麦(豆、油)、快中耕灭茬除草、快追肥、快防治病虫,是苗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小麦应在黄熟时及早抢割,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麦收后,必须抓紧抢灭茬中耕松土。天气干旱,土壤板结,可先浇水,后灭茬中耕。如麦收前降雨,土壤墒情较好,麦收后要先灭茬中耕,行间深度应加深至10厘米以上。及时灭茬中耕还可消灭部分棉铃虫蛹。麦(油)后移栽棉为抢季节,保墒情,实行板茬移栽,边收割,边打塘,边栽棉。移栽后再中耕灭茬。

棉田化学除草可以节省大量除草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调剂。据报道,棉花大田除草,在移栽棉田以乙草胺的应用效果好,且安全。化学除草较人工除草每亩可减少投工1.5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