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销
|
机构管理
|
切换用户
登录
注册
图书
图书
条目
新闻
图片
视频
百科
问答
搜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型种养结合原理与实践
生态型种养结合原理与实践
作者:
陈欣 唐建军 胡亮亮
出版时间:
2019-12
ISBN:
978-7-109-25806-8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稻田
生态农业
研究
点赞
 
收藏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阅读
原版阅读
点赞
 
收藏 
阅读
原版阅读
简介
目录
序一
糖类和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础物质,也是人类健康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素。无论是在采摘狩猎时代、刀耕火种时代和精耕细作时代,还是在人造飞行器飞出太阳系的当代,人类仍然逃脱不了一个最基本的需求,那就...
序二
当前世界各国都已经从工业化农业发展的后果中感悟到了必须走农业生态转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积极牵头在全球倡导“Agroecology”(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欧盟可持续农业系统国际专家委员会2...
前言
农业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寻求稳定的食物供应与氏族及群落的内部联络。世界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依靠自身投入维持的传统农业,以及需要大量外部投入(化肥、农药、机械等)维持的工业化农业3个发展阶段,农...
第一章 生态型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农业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利用自然资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依赖最为强烈的人类社会的产业门类。人类最开始时通过采集植物性食物和渔猎动物性食物维持自身生存,之后在世界多个气候不稳定的半...
第一节 农业发展与生态型种养结合
第二节 生态型种养的类型
第二章 生态型种养结合依据的原理
与在一个农业生产单元或农业区域单一发展集约化的种植业或养殖业不同,生态型种养结合是在农业系统内将种植业或养殖业耦合,亦即在一个农业系统内部将不同类型的生物合理地种植和养殖在一起。如何将不同类型的...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特点
第二节 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原理
第三节 生物种间生态位的关系
第四节 养分在种养体系间的循环
第三章 稻田生态型种养的发展与潜力
稻田(包括灌溉稻田和雨养稻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每年全球稻田产出稻谷约为7.4亿t,是全球1/3人口的主要口粮,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
第一节 稻田生态型种养结合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稻田生态种养发展的潜力分析
第四章 稻田生态种养的生产力与投入
农业系统的土地生产力包括生物产量和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农产品。随着水稻集约化生产的发展,水稻使用农药化肥量高,生产成本大,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农民种粮的...
第一节 稻田生态种养下的土地生产力
第二节 稻田生态种养下的农药化肥减量效应
第五章 稻田生态种养的环境效应
随着水稻生产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肥料养分投入过量、农药高频高剂量使用,稻田面源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水稻生产已经成为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环境质量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地处水稻种植区的大...
第一节 稻田综合种养系统面源污染的输出
第二节 稻田生态种养结合的温室气体排放减量效应
第六章 生态型种养结合的模式与关键技术
我国农民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长期生产实践,积累了大量种养结合的经验,如传统稻鱼系统、稻鸭系统、作物-畜禽系统等。2015年以来,随着土地流转强度的不断加大、成规模经营的农业...
第一节 稻鲤模式
第二节 稻蟹模式
第三节 稻虾模式
第四节 稻鳖模式
第五节 稻鳅模式
第六节 稻鸭模式
后记
和20世纪编书、出书似乎是一件人生大事一样的情形有所不同,如今出书似乎成了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要说大学教授,就是连中、小学老师,或者普通工人和农民,乃至于小学生,都拿起笔杆写书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
主要参考文献
艾为党,李晓林,左元梅,等,2000.玉米、花生根间菌丝桥对氮传递的研究[J].作物学报,26(4):473-481.爱德华·威尔逊,2003.生命的未来[M].陈家宽,李博,杨凤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安辉,刘鸣达,王耀晶,等,2...
相关图书
Books
太阳能供暖技术:技师、高级技师
我国保护性农业实践与发展战略
图说指缝里溜走的资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的故事
百科热词
Words
个人登录
机构登录
忘记密码?
|
注册
两周内免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忘记密码?
|
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购买全库阅读权限
¥150.0
全库权限一月
¥300.0
全库权限一季
¥550.0
全库权限半年
¥1000.0
全库权限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