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自由放牧

草原地区一种无控制或控制很少的放牧制度。牧民在广阔草原上随意驱赶畜群,任意采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包括完全游牧和部分游牧(或定居游牧)。自由放牧所需设备少,成本低廉,简便易行。在不具备划区轮牧条件及不适合划区轮牧的地方,或在草地管理集约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它仍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的有效制度。历史和现状游牧方式起源于原始的部族社会或前期的奴隶社会。

草原地区一种无控制或控制很少的放牧制度。牧民在广阔草原上随意驱赶畜群,任意采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包括完全游牧和部分游牧(或定居游牧)。自由放牧所需设备少,成本低廉,简便易行。在不具备划区轮牧条件及不适合划区轮牧的地方,或在草地管理集约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它仍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的有效制度。

历史和现状

游牧方式起源于原始的部族社会或前期的奴隶社会。这时草原归部族集体所有,畜群则归私人所有。在这种社会制度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没有工业、农业和商业,生活资料自给。游动放牧是饲养家畜和利用草原的唯一方式。在部族集体所有的草原上,放牧私人家畜,放牧制度为常年游牧,对草原不加培育,经常发生抢牧、滥牧现象。虽然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季节划分的经验,有冬春(冷季)和夏秋(暖季)牧场之分,但管理十分粗放,使大部分草原变坏。一是放牧过重,优良牧草减少,毒害草孳生,土壤肥力减退;二是放牧过轻,或根本没有利用,也导致土壤有机质积累过多,肥力下降,高大杂草和灌木繁衍,造成草原利用的地区不平衡。

放牧方式

自由放牧有以下不同的放牧方式:①连续放牧。在整个放牧季内,有时甚至是全年在同一放牧地上连续不断地放牧。这种放牧方式仍被广泛采用。在草地面积充裕、放牧密度低时有利;但当放牧密度大时往往对草地破坏严重。②季节牧场(营地)放牧。将放牧地划分为若干季节,各季节牧场分别在一定的时期放牧。如冬春牧场在冬春季节放牧,夏季来临时,牲畜便转移到夏秋牧场上去;冬季来临时牲畜再回到冬春牧场。也可划分为三季或四季牧场。这在中国内蒙古、西北地区流行。牲畜全年在几个季节牧场上放牧,虽有计划利用的因素,但仍然是自由放牧的基本形式。③羁绊放牧。用两脚绊或三脚绊将牲畜羁绊起来,有时将2~3只牲畜以缰绳互相牵连,使它们不便走远,但仍可在牧场上缓慢行动,自由觅食。④抓膘放牧。多在夏末秋初进行。放牧人员携带生活用品,天天转移牧场,专挑好的牧场及最好的牧草放牧,使牲畜在短时间内肥硕健壮,以备屠宰或越冬度春。这种方式在牧场宽广时可以采用,但施行不当会造成牧草浪费,破坏草地。此外,牲畜转移频繁,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一般不宜采用。⑤就地宿营放牧。对放牧地段没有严格次序,放牧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与“抓膘放牧”有些相似,但对牧场选择不如“抓膘放牧”严格,放牧范围也没有后者广泛。是连续放牧的一种改进。因其经常更换宿营地,畜粪散布均匀,对草原有利;并可减轻螨病、腐蹄病的感染,对家畜健康也有利。又因走路少,热能消耗亦较少。

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自由放牧制度下,草原牧民完全依赖天然草原“靠天养畜”。在生长季节,牧草量多质优,家畜营养较好;但冷季来临后,天寒草枯,既无冬草贮备,又无棚圈设施,家畜处于饥寒交迫之下,后期常大批乏弱死亡,形成一年一度的“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现象,即“春乏”问题。实施自由放牧制度,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是:①要保证牲畜在全年各个时期均有足够的放牧地和牧草,尤其是在枯草的冷季,必须有足够的干草料贮备;②要解决饮水问题;③要有矿物饲料的补饲,如食盐、骨粉和其他微量元素等;④冬季放牧场内,须有一定的棚圈设施和交通工具;⑤应实行草原季节畜牧业生产,适时淘汰非生产性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