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菑、新、畬

中国商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轮荒耕作制。据《尔雅·释地》的解释:“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由于这个解释过于简略,所以在历史上形成了聚讼纷云的状况。一种意见认为,“菑”是垦后第一年的田,“新”是垦后第二年的田,“畬”是垦后第三年的田。另一种意见认为,“菑”是不耕田,即撂荒地;“新”是已撂荒二年,正在复壮的田,“畬”是经过撂荒复壮,准备重新垦耕的地。

中国商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轮荒耕作制。据《尔雅·释地》的解释:“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由于这个解释过于简略,所以在历史上形成了聚讼纷云的状况。一种意见认为,“菑”是垦后第一年的田,“新”是垦后第二年的田,“畬”是垦后第三年的田。另一种意见认为,“菑”是不耕田,即撂荒地;“新”是已撂荒二年,正在复壮的田,“畬”是经过撂荒复壮,准备重新垦耕的地。前一种意见,以经学家为代表;后一种意见,以文字学家为代表。近人研究结果,多以为文字学家的解释较为圆通。按照文字学家的解释,“菑、新、畬”实际上是已耕地和撂荒地之间定期轮换的轮荒耕作制。《周易·无妄·六二》中的爻辞“不耕获,不菑畬”,说的即是殷末周初农业生产中的两类最基本农活:一类是在已耕地上从事耕作和收获,即所谓“耕获”;一类是在撂荒地上从事垦田和治地,即所谓“菌畬”。“耕获”是为了取得当年的好收成,而“菑畬”则是为了给下一年的耕获准备好耕地。这条爻辞证明“菑、新、畬”是典型的轮荒耕作制。“菑、新、畬”这种轮荒耕作制,共撂荒复壮和垦田治地的过程,都不一定是以一年为期,它们都可视为以几年为期的三个阶段。这种短期的定期的轮荒耕作制,比起长期的不定期的撂荒耕作制是个重大的进步。轮荒耕作制时期的土地利用率显然要比撂荒耕作制时期有明显提高,并且在养地措施上发生了由全依靠自然力向半靠人力和半靠自然力的转变。这一时期,人们利用耒耜对土地进行加工,利用锄铲进行中耕除草,对农田进行施肥等,是人工养地的主要内容,而短期的定期的撂荒则是利用自然力恢复地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