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牛钩端螺旋体病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防疫技术问答

问题回答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防疫技术问答

185.牛钩端螺旋体的流行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牛感染后,一般不显症状而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牛发病。临床特征为短期发热、黄疸、尿血、出血、流产以及皮肤和粘膜坏死。长江以南地区多发。其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在25~30℃的池塘,河湾中能生存3周以上,对热和日光敏感,不耐干燥、不耐酸碱,常用消毒药能迅速将其杀死。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病牛和带菌动物随尿排出病原体,污染周围水源和土壤,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而感染。鼠类分布广,带菌率高,排菌时间长,对本病传播起重要作用。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温暖多雨低洼积水,鼠类猖獗的地区发病较多。

该病的潜伏期3~7天。

最急性型多见于犊牛。突然高热稽留、黄疸、尿血、腹泻,红细胞迅速下降到每立方毫米100~300万个常于一天内窒息死亡。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饮食和反刍停止,黄疸。奶牛乳汁初黄后红,常混有血块。腹泻或便秘、尿血。孕牛有流产。

该病治疗可用链霉素每公斤体重25~3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土霉素每公斤体重15~3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对可疑感染的牛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0.75~1.5克土霉素,连喂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