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区域粮食发展研究

中国区域粮食发展研究

作者:卢布 吴凯 陈印军
出版时间: 2009-12
ISBN: 978-7-109-14173-5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简介

在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增产历史,宏观判断了当前粮食生产形势并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农业综合预测法”对全国、省域和生态区域层面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和其他等6类粮食作物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水平年的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合部分调研工作,对各生态区粮食增产途径提出了相应看法。

研究结果主要有:1.以省域为主要单元,将主要粮食产区划分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南和西北6个生态区,用于从宏观角度分析区域的种植结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支撑区域粮食增产途径研究。

以县域为单元,将全国划分为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南、黄土高原和绿洲7个生态区。

其中,黄土高原生态区和绿洲生态区相当于以省域为主要单元区划方案中西北生态区的两个亚区。

2.预测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水平年我国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51329万~54133万t、53570万~57100万t和55803万~60000万t。

其中,稻谷分别是19131万~20176万t、19633万~20927万t和20109万~21622万t,占届时全国粮食总产的36.0%~37.3%;小麦分别是10527万~11102万t、10968万~11648万t和11346万~12199万t,占届时全国粮食总产的20.3%~20.5%;玉米分别是13936万~14698万t、14839万~16817万t和15723万~16906万t,占届时全国粮食总产的27.2%~28.2%;大豆分别是2009万~2119万t、2223万~2370万t和2461万~2646万t,占届时全国粮食总产的3.9%~4.4%;薯类分别是4149万~4376万t、4366万~4654万t和4563万~4907万t,占届时全国粮食总产的8.1%~8.3%;其他粮食作物分别是1576万~1662万t、1607万~1713万t和1602万~1723万t,占届时全国粮食总产的2.9%~3.1%。

3.预测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水平年东北生态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9381.5万~9894.4万t、10572.8万~11269.5万t和10630.3万~11430.0万t;黄淮海生态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13052.8万~13765.9万t、13686.5万~14588.4万t和14162.8万~15228.3万t;长江中下游生态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11780万~12424万t、12223万~12469万t和12666万~13618万t;东南沿海生态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3844万~4054万t、3872万~4124万t和3900万~4193万t;西南生态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7591万~8006万t、7891万~8406万t和8190万~8807万t;西北生态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4347万~4585万t、4597万~4900万t和4646万~4996万t。

其中,黄土高原亚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3121万~3292万t、3274万~3489万t和3309万~3558万t;西北绿洲亚区粮食生产潜力分别是1226万~1293万t、1323万~1410万t和1337万~1438万t。

4.分析认为全国实现粮食增产需要确立“五维一体”的发展目标,推行“相对均衡”的增产战略,落实“省长负责”的增产保障,完善“单产提升”的技术路线,坚持“藏粮于土”的基本方略,探索“要素扩张”的安全前景。

全国粮食增产的途径是:合理布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理顺粮食增产机制,提升粮食增产能力。

分析认为东北生态区实现粮食增产的途径是:适当扩大耕地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继续优化粮食结构,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黄淮海生态区实现粮食增产的途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创建超高产区域;长江中下游生态区实现粮食增产的途径是:调整种植结构,适当提高复种指数,保证稻麦面积,持续提高单产,做好病虫草和洪涝灾害综合防治工作;东南沿海生态区实现粮食增产的途径是:发挥水稻突出作用,恢复早稻、晚稻种植,鼓励种植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提高粮食作物比重;西南生态区实现粮食增产的途径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土资源,扩大玉米、小麦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单产水平,适当发挥薯类生产的优势;西北生态区实现粮食增产的途径是:提高绿洲灌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依靠节水扩大种植面积,用好水浇地资源,大力推广旱地覆盖保墒和有限灌溉技术,挖掘旱地粮食生产潜力。

5.在每一个生态区都附有1~3个代表性省份的分析预测。

这些所附的分析预测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由于数据资料偏旧,请读者在使用中结合最新情况予以调整。

6.附有最新调整过的各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预测结果,包括面积、结构、粮食总产、分作物产量等数据系列,可供各省域宏观农业研究者参考使用。

7.书末所附三篇与本专题研究相关论文的主要结果是:①当前我国南方可利用冬闲田面积约1.4亿亩54997,开发利用我国南方冬闲田具有重要意义。

②2010年和2015年我国小麦总产将具有1.10亿t和1.17亿t的潜力。

③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将降低全国粮食产能0.46%~0.72%,尚不足以对全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基础研究和综合国力决定在华北平原推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农作模式已经具有现实可行性。

本书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修正了以往不同区域粮食增产潜力分析预测结果,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域增产粮食的实现途径,为制定有关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参考。

目录

百科热词 Words